平堤十里草凄凄,一抹斜红日已西。
孤鹜去边秋水阔,断霞明处暮山低。
僧归古寺钟初动,樵散疏林鸟欲栖。
自是望中风景好,令人驻马漫留题。
平堤十里草凄凄,一抹斜红日已西。
孤鹜去边秋水阔,断霞明处暮山低。
僧归古寺钟初动,樵散疏林鸟欲栖。
自是望中风景好,令人驻马漫留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傍晚景象。首句“平堤十里草凄凄”以平直的堤岸和远处的草地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辽阔而略带萧瑟的氛围。接着,“一抹斜红日已西”将画面焦点转向即将落下的夕阳,一抹红色在天边缓缓消逝,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时间流逝的感慨。
“孤鹜去边秋水阔”描绘了远处一只孤雁飞向广阔的秋水,象征着孤独与自由,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更迭。“断霞明处暮山低”则通过残霞映照下的低矮山峦,进一步强化了黄昏时分的静谧与沉寂。
后半部分转而描写人物活动:“僧归古寺钟初动,樵散疏林鸟欲栖”,僧人归寺,钟声初响,樵夫散去,林间鸟儿即将栖息,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傍晚时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最后两句“自是望中风景好,令人驻马漫留题”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与赞美,即使只是短暂的停留,也愿意留下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成功地捕捉并传达了黄昏时刻特有的宁静与美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真谛的追求。
君为塞上鸿,我是华亭鹤。
遥念旷处士,对花弄春爵。
良讯东海来,中有《游仙》作。
劝我加餐饭,规我近绰约。
炎蒸困羁旅,南海何辽索。
上国亦已芜,黄星向西落。
青骊逝千里,瞻乌止谁屋?
江南春已晚,淑景付冥莫。
建业在何许,胡尘纷漠漠。
佳人不可期,皎月照罗幕。
九关日已远,肝胆竟谁托?
愿得趋无生,长作投荒客。
竦身上须弥,四顾无崖崿。
我马已玄黄,梵土仍寥廓。
恒河去不息,悲风振林薄。
袖中有短书,思寄青飞雀。
远行恋俦侣,此志常落拓。
何事催人老?是几处、 残山剩水,闲凭闲吊。此是青莲埋骨地,宅近谢家之脁。总一样,文人宿草。只为先生名在上,问青天,有句何能好?打一幅,思君稿。
梦中昨来逢君笑。把千年、蓬莱清浅,旧游相告。更问后来谁似我,我道:才如君少。有亦是,寒郊瘦岛。语罢看君长揖去,顿身轻、一叶如飞鸟。残梦醒,鸡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