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行旅稀,语闻浣花老。
我见殊不然,劳人多草草。
前车接后车,鱼贯争古道。
行色或辉煌,形容半枯槁。
是各有室家,亦岂无翁媪。
置酒亦足娱,寒馑讵不早。
而必冲寒行,风霰犯昏晓。
我亦厕其间,躯比一粟渺。
何意号寒虫,转作流离鸟。
一贫能驱人,环顾忧心悄。
天寒行旅稀,语闻浣花老。
我见殊不然,劳人多草草。
前车接后车,鱼贯争古道。
行色或辉煌,形容半枯槁。
是各有室家,亦岂无翁媪。
置酒亦足娱,寒馑讵不早。
而必冲寒行,风霰犯昏晓。
我亦厕其间,躯比一粟渺。
何意号寒虫,转作流离鸟。
一贫能驱人,环顾忧心悄。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寒冷时节,行旅稀少的景象,以及旅途中人们的疲惫与匆忙。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辛与无奈。
首句“天寒行旅稀”,点明了季节与环境,营造出一种冷清与孤寂的氛围。接着,“语闻浣花老”一句,似乎在讲述一个故事,引出下文对旅人状态的描述。
“我见殊不然,劳人多草草。”诗人表达了自己的不同看法,认为劳苦之人往往显得匆忙与疲惫。接下来的几句,“前车接后车,鱼贯争古道。行色或辉煌,形容半枯槁。”形象地描绘了旅途中车辆接连不断,人们为了赶路而争先恐后的场景。同时,也通过“形容半枯槁”这一细节,揭示了旅人的疲惫与辛劳。
“是各有室家,亦岂无翁媪。”诗人在此处反思,每个人都有家庭,为何还要如此奔波?这既是对旅人行为的疑问,也是对生活本质的思考。随后,“置酒亦足娱,寒馑讵不早。”表达了即使在寒冷的季节里,人们也会设法寻找欢乐,但这种欢乐是否来得太晚?
最后,“而必冲寒行,风霰犯昏晓。”强调了旅人不顾严寒,依然坚持前行的决心。诗人自己也“厕其间”,即置身于其中,感受着旅途的艰辛。然而,“何意号寒虫,转作流离鸟。”这一转折,将旅人的处境比喻为“寒虫”与“流离鸟”,暗示了他们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一贫能驱人,环顾忧心悄。”总结了诗人的感慨,贫穷不仅驱使人不得不奔波,也让周围的人感到忧虑与不安。整首诗通过对旅途情景的细腻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