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城外半松楸,古冢累累迹尚留。
翁仲凄凉空在目,石麟埋没几经秋。
金丹难驻容千载,贵贱同归土一丘。
欲觅断碑稽往事,白杨风起使人愁。
东平城外半松楸,古冢累累迹尚留。
翁仲凄凉空在目,石麟埋没几经秋。
金丹难驻容千载,贵贱同归土一丘。
欲觅断碑稽往事,白杨风起使人愁。
这首诗描绘了东平城外墓地的景象,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与生命的无常。首句“东平城外半松楸”,以“松楸”象征墓地,点明地点的同时,也暗示了墓地的静谧与庄重。接着,“古冢累累迹尚留”一句,通过“累累”和“尚留”两个词,生动展现了墓冢众多、历史悠久的场景。
“翁仲凄凉空在目,石麟埋没几经秋。”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古代守护墓地的石像(翁仲)与石麟(可能指墓前的石兽)与时间的流逝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岁月无情,物是人非的感慨。
“金丹难驻容千载,贵贱同归土一丘。”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生命无常的主题,无论生前地位如何,最终都化为尘土,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平等性的思考。
最后,“欲觅断碑稽往事,白杨风起使人愁。”诗人想要寻找残破的碑文来探寻过往的故事,但被风吹动的白杨树却让人感到忧愁,既是对历史记忆的追寻,也是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无奈与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墓地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历史、生命、时间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光禄池台,将军楼阁,十年一梦中间。
短衣匹马,重见镇州山。
内翰当年醉墨,纱笼在、高阁依然。
今何夕,灯前儿女,飘荡喜生还。
衣冠初北渡,几人能得,对酒常闲。
算唯君日日,陶写余欢。
得陇且休望蜀,南山卧、白额黄班。
茅檐底,男儿未老,勋业后来看。
怅年年。
雁飞汾水,秋风依旧兰渚。
纲罗惊破双栖梦,孤影乱翻波素。
还碎羽。
原作醉兴,从词综改算古往今来,只有相思苦。
朝朝暮暮。
想塞北风沙,江南烟月,争忍自来去。
埋恨处。
依约并门路。
一丘寂寞寒雨。
世间多少风流事,天也有心相妒。
休说与。
还却怕、有情多被无情误。
一杯会举。
待细读悲歌,满倾清泪,为尔酹黄土。
碧湖湖上采芙蓉,人影随波动,凉露沾衣翠绡重。
月明中,画船不载凌波梦。
都来一段,红幢翠盖,香尽满城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