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灵源洞》
《灵源洞》全文
宋 / 李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才出尘来尚未知,渐攀藤竹渐临危。

伏流似是龙藏处,古树应无春到时。

谁把石崖齐刬削,直教云气当帘帷。

良工画得犹宜秘,莫与凡夫肉眼窥。

(0)
注释
尘来:指世俗或尘世。
藤竹:象征艰难的环境。
伏流:暗流或隐藏的水流。
龙藏处:比喻神秘或神圣的地方。
刬削:削平或平整。
云气:形容云雾缭绕。
良工:技艺高超的工匠。
凡夫肉眼:普通人的眼睛,比喻缺乏鉴赏力。
翻译
刚刚脱离尘世还不自知,一步步攀援藤竹接近险境。
潜流似乎隐藏着龙的居所,古老的树木大概感受不到春天的气息。
谁人将石崖平整如削,使得云雾仿佛成了帘幕。
技艺高超的匠人描绘得如此神秘,切勿让凡夫俗子轻易观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山谷景象,诗人以精细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开篇“才出尘来尚未知”表达了诗人刚刚离开世俗纷扰,步入自然界的意境。紧接着“渐攀藤竹渐临危”则展示了诗人在探索这片山谷时所面对的险峻环境。

“伏流似是龙藏处,古树应无春到时。”这里,诗人将潺潺溪水比作隐藏其中的龙,凸显出自然景物的神秘与力量。同时,通过“古树”这一意象,传达了时间的沉淀和季节更迭的静谧。

接着,“谁把石崖齐刬削,直教云气当帘帷。”诗人对这自然界中巧夺天工的景观提出了疑问,似乎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而“云气当帘帷”则形象地描绘了山谷间云雾缭绕,如同细腻的纱帐。

最后,“良工画得犹宜秘,莫与凡夫肉眼窥。”诗人将这山谷比作一幅高明画师的作品,而这种美,不是凡俗之人的肉眼所能窥测。这里强调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敬畏和赞赏,同时也隐含着对世俗视角的超越。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精巧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深刻而又神秘的感受和认识。

作者介绍
李觏

李觏
朝代:宋   字:泰伯   号:盱江先生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生辰:1009—1059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猜你喜欢

春日书事呈历阳县苏仁仲八首·其四

情似长江流不断,事如芳草刬还生。

此身何苦浮名绊,正拟花时取次行。

(0)

春日书事呈历阳县苏仁仲八首·其七

猛风吹雨暮江头,烟草微茫一片愁。

双鲤不来无处问,欲寻归路转悠悠。

(0)

和孔纯老按属邑六首·其五

石窦泠泠注竹溪,溪光浮动软琉璃。

幽人爱玩不忍去,觅句坐惊红日西。

(0)

过广德宿开元寺上人房

满城花草斗欣荣,嫩绿夭红照眼明。

会有禅房通野色,解鞍聊复憩予行。

(0)

次韵赵积中慈湖即事·其二

干戈九载予心哀,乱离谁复歌南陔。

喜君父母老相守,调官仍逐金陵来。

(0)

山西庄舍赠信上人和彦时兄四首·其一

十里西畴路半砠,短辕无力困瘏痡。

支筇预作渊明具,瓮有乌程不用沽。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赵岐 蔡蒙吉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沈荃 苏小小 杜淹 仇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