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出尘来尚未知,渐攀藤竹渐临危。
伏流似是龙藏处,古树应无春到时。
谁把石崖齐刬削,直教云气当帘帷。
良工画得犹宜秘,莫与凡夫肉眼窥。
才出尘来尚未知,渐攀藤竹渐临危。
伏流似是龙藏处,古树应无春到时。
谁把石崖齐刬削,直教云气当帘帷。
良工画得犹宜秘,莫与凡夫肉眼窥。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山谷景象,诗人以精细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开篇“才出尘来尚未知”表达了诗人刚刚离开世俗纷扰,步入自然界的意境。紧接着“渐攀藤竹渐临危”则展示了诗人在探索这片山谷时所面对的险峻环境。
“伏流似是龙藏处,古树应无春到时。”这里,诗人将潺潺溪水比作隐藏其中的龙,凸显出自然景物的神秘与力量。同时,通过“古树”这一意象,传达了时间的沉淀和季节更迭的静谧。
接着,“谁把石崖齐刬削,直教云气当帘帷。”诗人对这自然界中巧夺天工的景观提出了疑问,似乎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而“云气当帘帷”则形象地描绘了山谷间云雾缭绕,如同细腻的纱帐。
最后,“良工画得犹宜秘,莫与凡夫肉眼窥。”诗人将这山谷比作一幅高明画师的作品,而这种美,不是凡俗之人的肉眼所能窥测。这里强调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敬畏和赞赏,同时也隐含着对世俗视角的超越。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精巧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深刻而又神秘的感受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