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家少妇近如何,只恐无愁愁复磨。
羽檄传来丹凤阙,烽烟直上白云窝。
露行春陌惊魂渺,草没荒城战骨多。
安得木兰同夥伴,偕归一拭泪痕沱。
卢家少妇近如何,只恐无愁愁复磨。
羽檄传来丹凤阙,烽烟直上白云窝。
露行春陌惊魂渺,草没荒城战骨多。
安得木兰同夥伴,偕归一拭泪痕沱。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卢家少妇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对远方丈夫的深切思念与担忧。首句“卢家少妇近如何”,以疑问的方式表达了对丈夫近况的关切,流露出深深的牵挂之情。接着,“只恐无愁愁复磨”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少妇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即使没有直接的忧愁,但忧愁似乎在不断地磨砺着她的心灵。
“羽檄传来丹凤阙,烽烟直上白云窝”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将战争的紧张局势与遥远的距离巧妙结合,通过“羽檄”(军中紧急文书)与“烽烟”(战争信号)的传递,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距离的遥远,同时也暗示了丈夫可能身处战乱之中。
“露行春陌惊魂渺,草没荒城战骨多”则进一步深化了战争的惨烈景象,通过“露行春陌”的反常情景与“草没荒城”的荒凉景象,以及“战骨多”的描述,直观地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破坏,同时也反映了少妇对丈夫安危的深深忧虑。
最后,“安得木兰同伙伴,偕归一拭泪痕沱”表达了少妇的愿望,希望像花木兰一样勇敢坚强,能够与丈夫并肩作战,共同面对困难,最终一起抚平心灵的创伤。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战争与家庭关系的深刻描绘,展现了古代女性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复杂情感与坚韧精神。
皎皎入闱月,嗈嗈度云雁。
感物念同旅,凄矣起长叹。
图史在东序,朋宴喧华堂。
三星如连珠,调琴夜未央。
昔者与子别,怅怅天一隅。
今来不尽欢,枉作同城居。
搦管隔文囿,浃旬兴颇孤。
泛舸酌霞酿,迟尔鹊山湖。
君王爱小腰,锦带自结束。
二八入汉宫,罗荐生香玉。
玉香自不灭,宠盻每难终。
昔为菖蒲花,今为孤根蓬。
蓬飞绕天去,妾意何终极。
前时昭阳院,双燕栖罗幕。
燕燕上林飞,春归长信道。
雕舆竟不来,空长如茵草。
秋草有衰质,明月常素心。
班姬新乞扫,试鼓长信琴。
玉琴悬五丝,一丝一肠断。
空作白头吟,曲终独不见。
虞帝南征不复归,湘君日暮啼青衣。
秋风娜娜湘水冷,愁云化作清霜飞。
清霜著草草欲死,著竹竹黄印斑紫。
苍梧云色凝不流,夫君渺渺云上头。
曼声浣月正愁绝,何处雌凰声不歇。
蟠龙起舞潭水波,幽吟咽咽生盘涡。
痴云作雨老天泣,竹中奈此双愁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