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易名尧德,何须数舜功。
小心仍致孝,馀事及平戎。
典礼从周旧,官仪与汉隆。
谁知本无作,千古自承风。
未易名尧德,何须数舜功。
小心仍致孝,馀事及平戎。
典礼从周旧,官仪与汉隆。
谁知本无作,千古自承风。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在探讨如何成为一个理想的君主,以及对待传统礼仪和历史成就的态度。
首句“未易名尧德”表明不必非要像尧一样有着显赫的名号,而是“何须数舜功”,也不必过分强调舜的丰功伟绩。这两句话反映了作者对于古代圣君的态度,认为不应只是追求名声或是计较先人的成就。
接下来的“小心仍致孝”表明即便是在处理细微之事,也应当保持孝道;“馀事及平戎”则说明即使面对战争与兵戎相见的情况,也能以和平的态度去解决。这两句传达了作者对于内政外交应持有的慎重和和平态度。
第三、四句“典礼从周旧,官仪与汉隆”表明诗人认为应当效仿周朝的典章制度和汉代的官僚体系,以此作为治国理政的依据。这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视。
最后两句“谁知本无作,千古自承风”意味着真正的伟大并不在于个人功绩的积累,而是自然而然地流传千古,不需刻意追求。这里体现出了苏轼对君主之道的深刻理解和淡然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圣君的态度、治国理政的智慧以及个人功绩与历史传承之间关系的探讨,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政治哲学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