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拜东山祖,峰高日未央。
遐瞻心已足,右绕兴何长。
啼鸟惊人去,飞花过水香。
西河牙爪在,曾不愧汾阳。
来拜东山祖,峰高日未央。
遐瞻心已足,右绕兴何长。
啼鸟惊人去,飞花过水香。
西河牙爪在,曾不愧汾阳。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愚所作的《次白云端和尚韵礼杨岐会禅师塔》。诗人来到杨岐会禅师的塔前,表达了对禅宗祖师的敬仰之情。首句“来拜东山祖”表明了对禅宗祖师的尊崇,如同朝圣一般。"峰高日未央"描绘了环境的雄浑与禅寺的宁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禅修的深远。
"遐瞻心已足"表达了诗人远望塔顶,内心感到满足和敬意已满。"右绕兴何长"则写出诗人围绕塔行,流连忘返,对佛法的领悟和对禅师的景仰之情深沉而持久。"啼鸟惊人去,飞花过水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寓言般地传达出禅意,鸟鸣花香皆是禅悟的象征,增添了禅寺的静谧氛围。
最后两句"西河牙爪在,曾不愧汾阳",以"西河牙爪"比喻禅师的威严和影响力,"汾阳"可能指的是唐代名将郭子仪,这里借以赞誉杨岐会禅师的德行如郭子仪般令人敬佩,不愧为一代大师。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情,寓禅于物,展现了诗人对禅宗的虔诚和对杨岐会禅师的深深敬仰。
鲤鱼书来上谁字,斗牛光中湖海士。
梅花腊雪曾会面,桃李春风一弹指。
剥书得诗意雄杰,钟吕惊闻筝笛耳。
懦夫有闻气可作,奸谀未诛神已死。
奴唇争笑乃独否,我心有同固如此。
君家请剑攀折槛,远胜衣绣夸归里。
立朝日少谏多藁,况有竹林老夫子。
百年易了富与贵,万古不磨天此理。
笑骂从渠官欲好,妻凄羞人身不耻。
获禽一朝固可十,天下良工安肯诡。
古人寥寥今不见,举世滔滔此皆是。
蛾眉方遭众发嫉,足音忽动空谷喜。
我欲净洗后土泥,子为快挽天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