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箫改调筝移柱,催换红罗绣舞筵。
未戴柘枝花帽子,两行宫监在帘前。
玉箫改调筝移柱,催换红罗绣舞筵。
未戴柘枝花帽子,两行宫监在帘前。
此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或舞蹈表演的场景。"玉箫改调筝移柱,催换红罗绣舞筵"两句,通过对乐器和舞台布置的生动描述,展现了活动即将开始的紧张气氛。"未戴柘枝花帽子,两行宫监在帘前"则暗示了场中的等待与期待,宫监守卫在帘前,彰显了宴会的隆重和严肃。
诗中运用了鲜明的对比,如玉箫(古代一种打击乐器)与筝(古代弦乐器)的对调,红罗绣舞筵与柘枝花帽子的对照,都增强了画面感和层次感。同时,通过对宫监位置的描述,诗人巧妙地营造出一种内宫生活的神秘与封闭感。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丰富,不仅展示了当时宫廷文化的繁华,也透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的独特体验和深刻理解。
西湖漫天三日雪,上下一色迷空虚。
曾峦沓嶂杳难辨,彷佛楼观疑有无。
饥雏乳兽失所食,飞走阡陌空号呼。
中园却羡啄木鸟,利觜自解谋朝晡。
晓来钟鼓报新霁,天半稍稍分浮图。
试凭高楼肆远目,千里颠倒罗琼琚。
逡巡夜月出海角,光彩猛射来城隅。
方壶圆峤只在眼,绰约恍晤神仙居。
咄哉浩景似欺压,谓我不足为传模。
风流江左杜从事,气格豪赡凌相如。
安得飘飖跨鸾鹄,手持栗尾来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