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笛声消极浦间,逍遥津水尚湾环。
英雄浪捲都无迹,城郭珠沈竟不还。
生惜文鸳名似锦,旧倾韦虎望如山。
登楼此日容清啸,词客淮南鬓已斑。
筝笛声消极浦间,逍遥津水尚湾环。
英雄浪捲都无迹,城郭珠沈竟不还。
生惜文鸳名似锦,旧倾韦虎望如山。
登楼此日容清啸,词客淮南鬓已斑。
这首《合肥城楼》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对合肥城楼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英雄的过往。
首句“筝笛声消浦间”,以筝笛之声渐弱,隐喻英雄事迹随时间流逝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营造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接着,“逍遥津水尚湾环”一句,通过逍遥津水的蜿蜒曲折,象征着历史的曲折与复杂,同时也暗示了合肥城的历史地位和文化积淀。
“英雄浪卷都无迹,城郭珠沈竟不还”两句,直接点明了历史的无情,英雄的壮举虽曾波澜壮阔,但最终都化为历史的尘埃,连城郭也难觅其踪迹,表达了对英雄逝去的感慨与对历史变迁的无奈。
“生惜文鸳名似锦,旧倾韦虎望如山”则通过比喻,将合肥城的历史人物与辉煌成就比作锦上添花,如同高山仰止,强调了合肥城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最后,“登楼此日容清啸,词客淮南鬓已斑”两句,诗人亲自登临合肥城楼,发出清啸,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自身年华老去的感慨。同时,淮南之地的词客,鬓发斑白,暗含了对时光流转、岁月不待人的深沉思考。
整体而言,《合肥城楼》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合肥城的历史风貌与文化底蕴,以及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
马风重,恳告诸公道友。休迷假、内容堪守。要长久。
用真功全在,清心净意,擒猿捉马,休令暂时游走。
□□得无漏。气精神会合,丹砂结就。
无中相、自然开口。论无有。
这玄玄妙纱,怡然悟解,元来却是,真师暗中传授。
应仙举。便下手、先除色欲。好玉洁冰清大丈夫。
更休任、泥拖水漉。一失人身难再复。
莫等闲、把前程失误。今略诉。
长生久视,五件堪为凭据。听取。第一要、涤除念虑。
第二要、忘贪戒酒肉。第三要、济贫拔苦。
第四要、常行慈善。第五要、精神保护。
依此五件,功成行满,得赴蓬莱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