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冶如无罪,何由谪绛宫。
不因轻阿姥,即是小仙公。
丹脸翻啼雨,飞书却寄风。
春溪迷柳曲,午影过墙东。
密叶轻笼翠,繁阴半露红。
谁惊幽鸟散,千片触帘栊。
艳冶如无罪,何由谪绛宫。
不因轻阿姥,即是小仙公。
丹脸翻啼雨,飞书却寄风。
春溪迷柳曲,午影过墙东。
密叶轻笼翠,繁阴半露红。
谁惊幽鸟散,千片触帘栊。
这首诗描绘了昭应宫中桃花的美丽与神秘。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桃花比作“艳冶”之物,仿佛无罪于世,却意外地被贬谪至绛宫,暗示了桃花的非凡之处。通过“轻阿姥”和“小仙公”的比喻,进一步强化了桃花超凡脱俗的形象。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丹脸翻啼雨”,生动地描绘了桃花在风雨中的娇态;“飞书却寄风”,则巧妙地将桃花与信使联系起来,赋予其灵动之感。通过“春溪迷柳曲,午影过墙东”,展现了桃花生长环境的清幽与生机勃勃,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
“密叶轻笼翠,繁阴半露红”两句,不仅描绘了桃花周围绿叶环绕、红花半隐的景象,更体现了桃花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最后,“谁惊幽鸟散,千片触帘栊”以鸟儿的惊飞和花瓣的飘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桃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桃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与自然界的和谐之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赞美。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