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兵火照城山,十八盘西探马还。
似倚燕支好颜色,秋风欲向妙娥关。
渭南兵火照城山,十八盘西探马还。
似倚燕支好颜色,秋风欲向妙娥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战争场景,以渭南地区战火燃烧的景象开篇,强调了战事的紧张和严峻。"十八盘西探马还"一句,暗示了战马疲惫地从战场返回,可能是在艰难的山路十八盘上行进,显示出战争的艰辛与士兵们的疲惫。
接下来的"似倚燕支好颜色",运用比喻手法,将胡姬(可能是敌方的女子)比作倚靠在燕支山(古代边关名)的美丽女子,尽管处在战乱之中,她的美丽依然引人注目。然而,诗人并未沉溺于这种美丽的表面,而是通过"秋风欲向妙娥关"进一步深化主题,暗示即使在秋天的肃杀之风中,战争的残酷和无情正逼近妙娥关(可能是一个战略要地),寓意着战争的无情和边关的危机。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女性的柔美交织,展现了战争背景下的人性与情感,以及对和平的渴望。汤显祖作为明朝剧作家,此诗也体现了他对于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洞察。
驱车车郊道,黍稷何薿薿。
秋来风雨时,款达方靡已。
岁功虽未收,农欢已在耳。
停骖暂借问,野老见客起。
夏旱萦圣心,殷忧禹汤似。
郊野得沛泽,至诚良可恃。
行观晚稼登,玉粒走万轨。
饥岁逢有秋,岂独农人喜。
窗下青石盆,其方尺有咫。
蓄以小游鱼,盛以清泠水。
萧斋薄醉余,寂寂凭栏视。
俄从竹篱根,斗出南柯蚁。
始则互牴牾,继见一披靡。
前者逃仓皇,后者追不止。
攀援复争逐,共落石盆里。
幸而阵风来,吹堕桃花蕊。
二蚁附蕊上,浮沈如有恃。
一勺碧纹轻,在蚁沧浪似。
一瓣落英飘,在蚁舴艨拟。
因思湖海间,从古争不已。
才见降帆出,又闻战舰驶。
南渡暂偏安,北征甘誓死。
叱咤海风生,冲突银涛起。
谅在天视之,亦犹此盆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