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衡阳道间·其三》
《衡阳道间·其三》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风著征裘怯晚寒,一番春事在征鞍。

羞听后骑鸣笳鼓,赢得儿童夹道看。

(0)
翻译
晚风吹动着远行者的皮衣,让他感到一阵阵寒意,春天的景色正装在行人的马鞍上。
他不愿听到后面的队伍吹响笳鼓的声音,只希望赢得路边孩子们好奇的目光观看。
注释
风:晚风。
著:吹动。
征裘:远行者的皮衣。
怯:感到。
晚寒:傍晚的寒冷。
一番:一次。
春事:春天的景色。
在:在...上。
征鞍:行人的马鞍。
羞:不愿。
听:听到。
后骑:后面的队伍。
鸣:吹响。
笳鼓:笳和鼓,古代军中的乐器。
赢得:只希望。
儿童:路边的孩子们。
夹道:两旁道路。
看:观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行军景象,透露出一丝不舍和对战争的无奈。"风著征裘怯晚寒"写出了初春时节,北风还未完全消失,士兵们披挂战袍以御寒冷,彰显了一种迫不得已的军旅生活。"一番春事在征鞍"则表明即便是美好的春光,也只能留存在马鞍旁边的行军途中,没有机会细细品味。

接下来的"羞听后骑鸣笳鼓",诗人似乎有些羞涩地聆听着远处传来的战鼓声响,这种声音往往预示着战争即将到来,而这又与春天本应的和平、生长形成了鲜明对比。最后的"赢得儿童夹道看"则更加深化了这种对比,士兵们在孩子们好奇的目光中经过,这些孩子可能还不懂战争的残酷,他们的目送,或许是诗人对于和平生活的一种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行军景象的描绘,以及士兵与战鼓、儿童之间的情境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无奈以及对和平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大理邹卿夜饯席上留别

乌飞廷尉府中栖,坐拥燕山玉嶂低。

半夜星辰丹凤绕,千门冰雪紫驼嘶。

避人谏草閒曾检,爱客诗篇醉屡题。

我去扬州五湖月,春鸿偏忆禁垣西。

(0)

送陈侍御道襄出按闽中

天书朝捧禁城西,骢马翩翩向晚嘶。

三策锁闱周礼乐,六条行部越山溪。

频年戈甲穿篁竹,此日渔樵罢鼓鼙。

绝徼早宣明主意,勋名麟阁待君题。

(0)

送何太仆入贺还平凉

长安何处望萧关,醉里燕歌一解颜。

辑瑞北来趋魏阙,封轺西去过秦山。

城连上郡羌胡远,马饱中原战伐闲。

乘障莫嗟边吏苦,玺书行召护军还。

(0)

夏日同潘时良出访徐子与因避暑张园·其二

空庭回赤日,万竹驻高轩。

入座凉飙满,披襟玉露繁。

风尘俱傲吏,河朔一清尊。

即此看沉陆,无论金马门。

(0)

送张山人碵夫游东岳

支瓢不惮远,东谒泰山君。

河带泠泠水,松栖片片云。

玉书窗下诵,金策月中闻。

归上诸儒议,千秋汉禅文。

(0)

与黎秘书夜集曾缮部省中得花字

官舍绕霜花,邀欢兴未涯。

雁鸿秋万里,砧杵夜千家。

明月松杉直,高天河汉斜。

潘郎宁拙宦,词赋满京华。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