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歌》
《挽歌》全文
清 / 李宪噩   形式: 古风

村边高岭岭头路,亲戚送我远郊去。

四山风雨春冥冥,今夜断魂宿何处?

野棠花发柳含烟,又是清明寒食天。

一闭元庐无晓日,坟头新草自年年。

(0)
鉴赏

这首挽歌描绘了一幅凄凉而哀伤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离别与哀悼的主题。首句“村边高岭岭头路”,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送别场景的背景,高耸的山岭与蜿蜒的道路,为后文的情感铺垫营造了氛围。接着,“亲戚送我远郊去”一句,直接点明了离别的主题,亲戚们的送行,既表达了对逝者的不舍,也暗示了即将面对的孤独与寂寞。

“四山风雨春冥冥”描绘了离别时的自然环境,风雨交加的春日,不仅渲染了悲伤的气氛,也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常。紧接着,“今夜断魂宿何处?”一句直击人心,将读者带入到对逝者命运的深深忧虑之中,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逝者的深切怀念。

“野棠花发柳含烟”描绘了一幅清明时节特有的景象,野棠花开,柳树轻摇,烟雾缭绕,既是对自然美的描绘,也是对逝者所在之地的想象,暗示着生命虽已逝去,但自然之美依然存在,给予人们慰藉和希望。

“一闭元庐无晓日,坟头新草自年年。”这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目光从眼前的景象转向对逝者永恒的怀念。元庐,即墓地,晓日,象征着生命的开始与结束,新草年年,寓意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这两句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也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即生命虽终有一别,但其影响与记忆却如同新草般,年年生长,永不消逝。

整体而言,这首挽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离别与哀悼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

作者介绍

李宪噩
朝代:清

李宪噩,字怀民,以字行。号十桐,高密人。诸生。有《十桐草堂诗集》。
猜你喜欢

夏日游棋山寺燕集

尘中何处避炎蒸,静爱空王澹爱僧。

沙界树凉晴作雨,石渠泉响暗流冰。

青山载酒随閒到,飞阁观潮倚醉登。

水绕莲花通宝藏,路回兰若转金绳。

仙人棋局埋幽草,开士禅扉闭古藤。

荒殿鸟啼时近榻,香台狷卧夜窥灯。

老来行止愁无地,病后欢携愧有朋。

明发别离方外去,何时清兴又同乘。

(0)

典幕席上同高漫士奉和王尹元旦密州忆子诗

张掖何人独冠军,远随征骑入边尘。

天涯柏酒愁中断,寒尽椒花客里春。

鲁国山河应独望,甘州风物更谁亲。

斑衣此日棠阴下,骨肉何须叹越秦。

(0)

次韵答黄嗣杰

满林乌桕飘残臈,独客关心漫倚楼。

几处移家惊落叶,十年归梦在孤舟。

青塘野鸟当窗白,积雨寒山卷幔幽。

何似董湖高隐处,朝朝巾舄与同游。

(0)

书梅江陈汝畴家藏古画

吴丝半幅无全缕,越树淮云楚天雨。

兵燹流传不记年,丹青漫灭空存古。

绝壁连峰窈窕间,剑门迢递对荆关。

疏钟远火褒斜谷,落叶秋风子午山。

西游去去羁尘绶,草衣笋笠今何有。

箕山不见弃瓢人,渭曲难逢钓鱼叟。

君家父子爱林丘,静里乾坤不著愁。

南塘耕毕閒看画,醉倚千金水上楼。

(0)

书新宁高鲁仲心远堂

门外有人事,门里无俗声。

超然心境静,邈尔尘虑清。

宛如林下安禅客,身寄蒲团意空寂。

又如仙客味丹经,玄牝门中澹而嘿。

有时拂几独鸣琴,希声忽度缁帷林。

猗兰掩抑东归思,沂泗春波千丈深。

横经只在閒堂里,浩荡真源了无际。

卧想羲皇轩后时,坐梦无怀葛天氏。

松桂青青半占山,泮林多暇日应还。

谁知一片灵台曲,更在孤云杳霭间。

(0)

题湖山秋意图

白水青山澹澹秋,晚凉同醉木兰舟。

西风无限江南意,杨柳芙蓉不解秋。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潘耒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刘铭传 范致虚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