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陈治道本群经,无愧更生与董生。
不赖王尊作鸣凤,欺天一点未分明。
铺陈治道本群经,无愧更生与董生。
不赖王尊作鸣凤,欺天一点未分明。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陈普所作的《咏史·匡衡》,主要通过对历史人物匡衡的评价,表达了对治国之道和道德修养的思考。首句“铺陈治道本群经”指出匡衡以儒家经典为基础,致力于国家治理,显示出他对传统学问的尊重和应用。次句“无愧更生与董生”将他与西汉学者更生(疏广)和董仲舒相提并论,赞扬他的学识和品格。
然而,后两句“不赖王尊作鸣凤,欺天一点未分明”则转折表达了批评之意。"王尊"是汉代名臣,此处可能暗指匡衡不应仅依赖个人声望,而应实行政策。"欺天一点未分明"则暗示他在某些行为上可能有过失,不完全光明磊落,有欺骗或隐瞒的嫌疑。
整体来看,这首诗在赞美匡衡的同时,也揭示了对他的道德瑕疵的审视,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历史人物的复杂评价和深沉反思。
法雷夜响沧江底,铁井怒裂毒龙尾。
空山石破真珠喷,一夜化作莲花水。
潺潺万壑听琴声,野花落涧春香生。
清寒自是泻石髓,霜液岂染蛟涎腥。
火鬐电鬣从天下,至今寒泉尚馀赭。
千年松老褪苍鳞,犹似蜿蜒神物化。
山僧晚汲风满衣,洗钵贮得真龙归。
胆瓶插花佛前供,雷雨还从钵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