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天挂新月,寒竹影萧萧。
幽人正无寐,桐叶响终宵。
凉天挂新月,寒竹影萧萧。
幽人正无寐,桐叶响终宵。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凄清的秋夜景象。首句“凉天挂新月”,以“凉”字点出季节与天气特点,新月悬挂于空中,既显出月色之清冷,也暗示了夜晚的宁静。次句“寒竹影萧萧”,通过“寒竹”的摇曳和“萧萧”的声音,营造出一种秋夜特有的清冷氛围,同时也暗示了环境的孤寂。
接着,“幽人正无寐”,诗人将自己设定为一个在这样的环境中难以入眠的“幽人”,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思绪的纷扰。最后一句“桐叶响终宵”,以“桐叶”的轻响贯穿整个夜晚,不仅增加了环境的动态感,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诗人思绪的绵延不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文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
湖海襟期,烟霞气宇,天下星郎。
有灵方时后,年年却老,神锋耳底,夜夜腾光。
万卷蟠胸,千钟蘸甲,衮衮词源三峡滂。
功成处,见须弥日月,河岳星霜。
兴来引笔千行。
看举世何人是智囊。
任纵横万变,难瞒道眼,优游自乐,不识愁肠。
闹市业中,密林静处,鼻观常闻三界香。
天书到,听笙箫竞奏,幢盖班行。
八十归来,方岩下、几竿修竹。
柴门外,沙铺软路,水流清玉。
栽接新来桃与李,安排旧日松和菊。
过小桥、作个看山楼,千峰绿。
收笔砚,藏棋局。
酒莫饮,经须读。
但平平放下,顿超凡俗。
独睡已无年少梦,闲吟不唱他家曲。
算人生、万事苦无多,相将足。
刘子堂堂七尺躯,高谈世事奋髯须。
观渠论到前贤处,据我看来近世无。
出语令人惊辟易,处穷无鬼敢揶揄。
徜徉闹市浑无畏,要是人间烈丈夫。
平生爱奇石,如见古君子。
一卷窗牖间,时复为隐几。
兹行池阳路,终日乱山里。
道傍石丛生,牛羊乱虎兕。
中有篆籀文,鼎彝间罍洗。
纵横更簨虡,埋没见追蠡。
嗟予心好之,愧恨无能徙。
着手为摩挲,却立复睥睨。
有似南阳公,可就不可致。
是宜米元章,一见辄下拜。
徜可从予招,安车更加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