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茵披秀草,拜石酹梅花。
云瘦人相侣,山幽月有家。
平林寒入画,澹客冷于霞。
默坐危亭上,高蝉静不哗。
选茵披秀草,拜石酹梅花。
云瘦人相侣,山幽月有家。
平林寒入画,澹客冷于霞。
默坐危亭上,高蝉静不哗。
这首诗描绘了晚霞余晖中放鹤亭的宁静与雅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首先,“选茵披秀草,拜石酹梅花”,选取柔软的绿草铺垫,对着石头献上酒祭梅花,营造出一种庄重而清新的氛围。接着,“云瘦人相侣,山幽月有家”,云朵稀疏,与人相伴,山色深幽,仿佛月也有归宿,展现出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
“平林寒入画,澹客冷于霞”,平缓的树林在寒风中显得格外入画,淡雅的客人如同冷艳的晚霞,形象地描绘了环境的清冷与人的脱俗。最后,“默坐危亭上,高蝉静不哗”,诗人独自坐在高高的亭子上,高处的蝉鸣声却异常宁静,没有喧哗,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内心的沉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内心的宁静与超然,体现了明末清初文人追求自然、崇尚简朴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