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门掩夕阳柴,剥啄寻常不用排。
况是新篘方满屋,何妨曳履日登阶。
愁来白发欺簪短,老去黄花有竹偕。
既醉莫嫌诗晚就,行年不似丙丁佳。
城西门掩夕阳柴,剥啄寻常不用排。
况是新篘方满屋,何妨曳履日登阶。
愁来白发欺簪短,老去黄花有竹偕。
既醉莫嫌诗晚就,行年不似丙丁佳。
这首明代诗人顾清的《戏和石潭尝酒(其二)》描绘了一幅闲适而略带忧郁的画面。首句“城西门掩夕阳柴”,写傍晚时分,城西门关闭,只有柴扉微掩,透露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次句“剥啄寻常不用排”则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中的平凡,敲门声都显得平常,无需特意迎接。
“况是新篘方满屋”进一步渲染了饮酒的兴致,新酿的美酒满屋飘香,诗人借此暂忘烦恼。接下来,“何妨曳履日登阶”表达了诗人愿意每日漫步上阶,享受这种简单的生活乐趣。
“愁来白发欺簪短”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愁绪中发现白发已多,连发簪都显得不够长。然而,“老去黄花有竹偕”又展现出诗人与竹为伴的淡然心境,即使岁月老去,仍有黄花和翠竹相伴。
尾联“既醉莫嫌诗晚就,行年不似丙丁佳”以酒助诗兴,诗人借酒浇愁,即使诗作稍迟,也无妨,因为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不如借酒欢愉,不再苛求时光如少年般美好。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日常琐事和自然景物,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琐碎和岁月沧桑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