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斗楼空紫气高,古来神物待人豪。
化龙浪说归闽水,斩马谁能借汉曹。
海内书生轻学武,山中良冶半为陶。
千金不买公孙舞,犹恐书成损鬓毛。
望斗楼空紫气高,古来神物待人豪。
化龙浪说归闽水,斩马谁能借汉曹。
海内书生轻学武,山中良冶半为陶。
千金不买公孙舞,犹恐书成损鬓毛。
这首诗《古剑次韵》由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通过描绘一把古剑的命运与寓意,反映了诗人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敬仰以及对文武兼备之士的推崇。
首联“望斗楼空紫气高,古来神物待人豪”以“斗楼”象征英雄所居之地,而“紫气”则代表了神秘与威严。诗人在此表达了古时神物(即古剑)等待着豪杰之士来驾驭,暗含着对英雄人物的期待与敬仰。
颔联“化龙浪说归闽水,斩马谁能借汉曹”运用了两个典故。前句“化龙”出自《庄子》,比喻英雄人物的崛起;后句“斩马”与“借汉曹”分别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和《三国志》,意在强调英雄人物的勇猛与智谋。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既赞美了英雄的壮举,也暗示了英雄命运的多舛。
颈联“海内书生轻学武,山中良冶半为陶”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对文与武的不同态度。诗人指出,海内的读书人往往轻视学习武艺,而山中的工匠(良冶)却大多从事陶器制作,而非锻造兵器。这反映了社会对文人与武人的不同评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文武并重的倡导。
尾联“千金不买公孙舞,犹恐书成损鬓毛”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以“公孙舞”比喻文人的才华,表示即使付出千金也不愿购买这样的才华,同时担心过度投入文事会损害自己的健康。这一联不仅体现了对文人勤奋的赞扬,也流露出对文人生活状态的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剑及其相关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对文武并重的倡导,以及对文人勤奋与健康的关注,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
空山一夜生新雨,凉起赏心千万绪。
扇团自守不依人,桐叶知几寻脱路。
隔陇笑谈杂樵牧,临流宾从惟鸥鹭。
旋庖芦菔美胜酥,精淅新粳香满户。
山中之乐谁得知,我独知之来何为!
青林红树人烟湿,护得金橙密处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