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碧云寺金刚床塔》
《登碧云寺金刚床塔》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古风

百丈之山,延缘徐步忘其高。

十丈之塔,矗尔拔地直上乃讶高岧峣。

何况窣堵迥据西山半,宜其下视无地上已干青霄。

太行西来历万古,杯水沧溟金弹吐。

康回能使东南倾,女娲谁见西北补。

我闻佛谛要令万缘忘,胡为梵志传此金刚床。

高秋乘兴一拾级,目穷千里心万方。

今年登塔凡三度,六和报恩皆有赋。

江山信美虑程遥,讵可频频劳六御。

因之念寄吴越间,夏灾数郡遭迍邅。

何能五风十雨斗米才三钱,恧哉吾治逊彼唐贞观。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登碧云寺金刚床塔》。诗中描绘了作者登塔时的壮丽景象与深沉思考。

首先,诗人以“百丈之山”、“十丈之塔”、“窣堵迥据西山半”等形象描绘了塔的高度与位置,强调了其雄伟壮观。接着,通过“下视无地上已干青霄”一句,展现了从塔顶俯瞰的辽阔视野,仿佛置身于云霄之上,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接下来,“太行西来历万古”、“康回能使东南倾”等诗句,运用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等,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和历史感,同时也隐喻了时间的悠久与宇宙的浩瀚。

“我闻佛谛要令万缘忘”一句,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与追求,表达了在面对宏伟景观时内心的平静与超脱。随后,“胡为梵志传此金刚床”则可能暗含了对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最后,“高秋乘兴一拾级,目穷千里心万方”表现了诗人登塔时的兴致与开阔的心境。“今年登塔凡三度,六和报恩皆有赋”表明了诗人多次登塔,并留下了记录这一经历的诗篇。

“江山信美虑程遥,讵可频频劳六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江山的赞美,同时流露出对旅途遥远的忧虑,以及对频繁劳烦神明的自省。最后,“因之念寄吴越间,夏灾数郡遭迍邅。何能五风十雨斗米才三钱,恧哉吾治逊彼唐贞观”则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担忧,以及对自己治理能力的反思,与唐朝贞观之治相比较,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描绘登塔的壮丽景象,结合个人感悟与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邃的思想情感。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寄山中旧知七首·其七

秋至池阁静,天高林薄疏。

西园有佳处,那得与君俱。

(0)

寄题咸清精舍清晖堂

山川佳丽地,结宇娱朝昏。

朝昏有奇变,超忽难具论。

千岚蔽夕阴,百嶂明晨暾。

穹林擢遥景,回涧荡秋氛。

览极惭未周,穷深遂忘喧。

欲将身世遗,况托玄虚门。

境空乘化往,理妙触目存。

珍重忘言子,高唱绝尘纷。

(0)

野处有诗羡山居小隐之广而有拓地不可之叹

败叶翻风策策声,山根可掬石泉清。

东邻美荈久成坞,北陌新柑小筑城。

台在家边来更好,地连郭外得非荣。

曾楼纵目无穷景,安用垂涎杖屦行。

(0)

东湖

二公亭插芰荷间,绿盖红妆四面环。

若把西湖比西子,东湖自合比东山。

(0)

怀喻叔奇

结得贤关雁塔因,东州相遇益相亲。

凌云三赋我惭马,清唱百篇君胜秦。

冀北群空殊昔别,江东日暮倍伤神。

同年四百二十六,莫逆论交能几人。

(0)

蓬莱阁

祖龙车辙遍尘寰,只道蓬莱在海间。

空上望秦山上望,不知此处是神山。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顾德辉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