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水罗文海燕回,柳条牵恨到荆台。
定知行路春愁里,故郢城边见落梅。
沅水罗文海燕回,柳条牵恨到荆台。
定知行路春愁里,故郢城边见落梅。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的愁绪和对自然景物的情感寄托。"沅水罗文海燕回"中,"沅水"指的是位于湖南的一条河流,而"罗文海燕"则是形容燕子在春天时的欢快舞翔,这里通过燕子的回飞来暗示春天的到来,但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对往事或离别之人的无限留恋。"柳条牵恨到荆台"里的"柳条"常用以形容春日情思,"牵恨"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伤和不舍,这里的"荆台"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方或是虚指,用来增加情感上的距离感。
接下来的两句"定知行路春愁里,故郢城边见落梅"则直接点出了诗人心中的春日之愁。"定知"表明了对即将到来的某种情况的预料和肯定,而"行路春愁"则是对前述离别愁绪的进一步强调。在春天这样一个本应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里,诗人却无法摆脱内心的忧伤。最后一句"故郢城边见落梅"中的"故郢城"可能是指古时的一个城市,这里的"落梅"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对过往美好而又不可复返事物的一种凄凉之感。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象丰富,每一句都充满了深情和对春天特有情愁的细腻表达。诗人通过自然景物,将自己的离别之痛与春日之愁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尽的怀念。
思远楼前路。望平堤、十里湖光,画船无数。
绿盖盈盈红粉面,叶底荷花解语。
斗巧结、同心双缕。
尚有经年离别恨,一丝丝、总是相思处。
相见也,又重午。清江旧事传荆楚。
叹人情、千载如新,尚沈菰黍。
且尽尊前今日醉,谁肯独醒吊古。
泛几盏、菖蒲绿醑。
两两龙舟争竞渡,奈珠帘、暮卷西山雨。
看未足,怎归去。
去城十里蔚山川,欲界仙都自古传。
一□孤撑青突兀,群峰九锁翠盘旋。
能通玄盖分精路,未数仇池小有天。
欲洗积年尘土恨,重来大涤访流泉。
梅欲开时,君欲去、花谁同折。
应怅望、江津千树,晚烟明雪。
花似故人相见好,人如塞雁多离别。
待留君、重看水边花,花边月。台城路,山如阙。
追往事,伤时节。但春风春雨,古人愁绝。
多少扬州诗兴在,直须清梦翻胡蝶。
问他年、谁记饮中仙,花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