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这首诗如题所示,写的是官仓里的老鼠。在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中有这样一则记载:“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这首《官仓鼠》显然从这里受到了一些启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官仓中的老鼠,个头竟然如同斗大小,当人们打开粮仓时,这些老鼠却并不逃走。诗人通过这一景象,批判了当时社会上的不公现象——即便是老鼠都不愿离开充盈的粮仓,而广大百姓却因缺乏粮食而饥饿。这反映出统治阶级对民生疾苦的漠视,以及权贵们如何盘剥民脂民膏以满足自己的贪婪。
诗中的“健儿无粮”指的是那些本应是社会中强壮劳动力的人,因缺乏粮食而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百姓饥”则形象地表达了广泛的民众在忍受饥饿的困扰。“谁遣朝朝入君口”一句,既指老鼠每天都能够进出官仓享用粮食,也暗含对统治者每日享用人民供奉之物而不自知的讽刺。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象鲜明,是对封建社会剥削阶级的一种深刻揭露,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民生疾苦的关切。
此心久已灰,入鸟无惊猜。
轻鸥翔集处,邀我相徘徊。
方圆十丈许,疑是天所开。
锵金两滩濑,簪玉千崔嵬。
耳目肝肺中,何由着纤埃。
鸥虽不解饮,屡舞劝我杯。
清狂与酒狂,似此知几回。
我归有日矣,鸥飞安在哉。
吴牛喘月齿发颓,晚阴阁雨杂殷雷。
一番重酿熨人暑,径欲濯涧扪崔嵬。
潭潭招提此亭在,鸥鹭惯客无惊猜。
番君故国号潇洒,巨浸沃日西南来。
别为瀰茫浩汗之沼沚,中有晶荧照耀金碧之楼台。
钱塘未应邈,北顾真悠哉。
饮牛之津斡星渚,一色蓝英玉奁贮。
连冈十里卧晴虹,近竹远松如抹堵。
就追神观所得多,清风为我生曾波。
有生吊暑乃天性,独快疏棂亦吾病。
无论承露盘,未议清凉境。
安得大地变广寒,相与一世振絺屏箑缨头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