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古眉如雪,看经二十霜。
寻常对诗客,祗劝疗心疮。
炭火邕湖滢,山晴紫竹凉。
怡然无一事,流水自汤汤。
貌古眉如雪,看经二十霜。
寻常对诗客,祗劝疗心疮。
炭火邕湖滢,山晴紫竹凉。
怡然无一事,流水自汤汤。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师或僧人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对自然的感悟和内心世界的平静。开篇"貌古眉如雪,看经二十霜",形象地将时间的流逝比喻为积雪般的眉宇,既表达了岁月的沉淀,也映射出僧人对佛法的深刻领悟。
"寻常对诗客,祗劝疗心疮"则透露出僧人与游历至此的文人之间的情谊交融,他们在共同的精神追求中相互慰藉,治愈彼此内心的创伤。
接下来的"炭火邕湖滢,山晴紫竹凉"生动地描绘了僧人日常生活中的景象。炭火代表着温暖与简朴,而邕湖的水清澈则反映出心灵之清净;山间的晴朗和紫竹的清凉,则是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摹,展现了僧人对于自然界的深切感应。
"怡然无一事,流水自汤汤"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心境澄明的心灵状态。这里的“无一事”并非真的什么都不做,而是内心没有杂念和欲望的干扰,完全沉浸在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感悟中。流水的汤汤声响,则象征着时间的流动和生命力的源泉。
整首诗通过静谧、清澈的意境,展现了僧人对于禅学修养的追求,以及他们在大自然中的精神寄托。这不仅是对景物的描写,更是一种心灵状态的抒发。
粥厂佐例赈,最济老幼贫。
五城发官谷,州县捐资循。
日久虑难继,谷命官出囷。
自冬逮首夏,想活无数人。
昨旨命展期,止以霈泽均。
旨降随沾膏,停期恐即遵。
普令展半月,庶及麦秋新。
上以承天庥,下以惠吾民。
惠民宁从厚,嗟哉沟壑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