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西风、徘徊骋望,细流淰淰如许。
月榭水轩临断岸,落木乱鸦无数。谁延伫。
有两两幽禽、莎径频来去。柳阴深处。
看满陂芦苇,一川葭菼,何计可留汝。
思前事,处士亭栽梅树。岳阳楼枕湘楚。
玉京碧海閒风景,何限吹笙伴侣。时已暮。
剩满眼鸡群、哙等为公伍。相怜不语。
笑古往今来,事多如此,且听夜窗雨。
倚西风、徘徊骋望,细流淰淰如许。
月榭水轩临断岸,落木乱鸦无数。谁延伫。
有两两幽禽、莎径频来去。柳阴深处。
看满陂芦苇,一川葭菼,何计可留汝。
思前事,处士亭栽梅树。岳阳楼枕湘楚。
玉京碧海閒风景,何限吹笙伴侣。时已暮。
剩满眼鸡群、哙等为公伍。相怜不语。
笑古往今来,事多如此,且听夜窗雨。
这首《摸鱼儿》是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描绘了作者对一只栖息于水边野鹤的感慨。词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开篇“倚西风、徘徊骋望”,描绘了一幅秋风中诗人独自漫步、远眺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细流淰淰如许”、“月榭水轩临断岸”等句,通过描绘水流、月光下的水榭与断岸,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凄美。
“落木乱鸦无数”一句,不仅描绘了秋天落叶纷飞、乌鸦乱飞的景象,也暗含了时光流逝、万物凋零的意味。随后,“谁延伫”引出对某人的思念或等待,而“有两两幽禽、莎径频来去”则以一对幽禽的频繁往来,象征着生命的自由与和谐。
“柳阴深处”、“满陂芦苇,一川葭菼”等描绘,将读者带入一片充满生机与自然美的世界,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然而,“何计可留汝”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眼前美景易逝、无法挽留的无奈与感慨。
接下来,“思前事,处士亭栽梅树。岳阳楼枕湘楚”几句,通过回忆历史上的文人雅士与名胜古迹,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与时间的思考。岳阳楼与湘楚之地的提及,不仅增添了地域文化的色彩,也寄托了作者对过往辉煌与壮丽景色的怀念。
“玉京碧海闲风景,何限吹笙伴侣”两句,以仙境般的比喻,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最后,“时已暮。剩满眼鸡群、哙等为公伍”一句,以“鸡群”与“哙等”(指低俗之人)的对比,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与对高尚品质的追求。
“相怜不语。笑古往今来,事多如此,且听夜窗雨”则是全词的情感高潮,通过“相怜不语”的自省与“笑古往今来”的豁达,展现了作者面对人生无常与世态炎凉的复杂心情。最终,以“且听夜窗雨”收尾,既是对自然之声的倾听,也是对内心平静的寻求。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陈维崧对于自然、历史、人生等多个层面的深刻思考,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生命短暂与世态炎凉的感慨,体现了清代文人特有的审美情趣与哲学思考。
绕膝声疏,剩雪片、鱼倾翠蓝。
无复伴、书床镜槛,砌左窗南。
似入醉乡呼不醒,本来佛土想非凡。
上乘禅、悟到死猫头,应细参。花影暮,香已酣。
泡影灭,水空涵。叹物犹如此,人亦何堪。
白凤曾传春九九,红羊又到劫三三。
向图中、省识旧东风,新署衔。
碧窗似雾,正炉烟轻飏,屏山深闭。
镇日闲庭春寂寂,过尽养花天气。
挂柳残阳,滴蕉细雨,总是凄凉味。
病怀萧索,锦笺书就慵寄。
渐看花到将离,草成旧梦,忍把雕栏倚。
香涴苔痕红泪湿,薄暮东风又起。
有限韶华,无边愁绪,非复当时意。
一杯婪尾,趁春归去犹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