槛外不数丈,深窅藏丘壑。
璧月悬中天,玉露下丛薄。
尺水澄秋光,龟鱼共予乐。
所乐亦伊何,饮水良自觉。
恍若归故山,洒然谢羁络。
明发将何之,尘埃又如昨。
行也谁使之,有此一大错。
幸保寸心在,举头问碧落。
槛外不数丈,深窅藏丘壑。
璧月悬中天,玉露下丛薄。
尺水澄秋光,龟鱼共予乐。
所乐亦伊何,饮水良自觉。
恍若归故山,洒然谢羁络。
明发将何之,尘埃又如昨。
行也谁使之,有此一大错。
幸保寸心在,举头问碧落。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中秋之夜,诗人独自赏月的图景。开篇“槛外不数丈,深窅藏丘壑”描写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幽深与私密,给人一种超然世外的感觉。接着,“璧月悬中天,玉露下丛薄”则是对明月清露的细腻描绘,通过“璧月”和“玉露”的形象美词,表达了诗人对这一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尺水澄秋光,龟鱼共予乐”展示了诗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情境,水清到可以丈量,秋光映照下,即使是龟鱼,也成了诗人的玩伴,传达了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接着,“所乐亦伊何,饮水良自觉”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这种简单而纯粹的快乐来自于内心的满足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恍若归故山,洒然谢羁络”中的“恍若”一词,形容了一种仿佛、似梦的感觉,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超脱尘世的愿望,想要回到心灵的故乡。紧接着,“明发将何之,尘埃又如昨”则是对时间流逝和尘世俗务的感慨,尽管头发斑白,但世事依旧,似乎没有太多改变。
“行也谁使之,有此一大错”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的一种反思与悔恨,可能是在谈论某一次选择或行动上的失误。而最后,“幸保寸心在,举头问碧落”则是对内心仍旧保持着一份清醒和纯洁的庆幸,以及对未来命运的好奇和探询。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月光、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个在中秋之夜,对生命有着深刻感悟的诗人形象。
入世苦不迟,入山苦不早。
千载驰驱情,零落归荒草。
柴门静无事,小木倏成抱。
石涧何时流,夕阳寒古道。
七月十日霖,烟云墨如扫。
木末可垂罾,葑田浮荇藻。
雷雨龙皮黑,原畲色同槁。
独蚊展古湫,孤屿想妍好。
山水变化深,秋风日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