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发淮安》
《发淮安》全文
宋 / 文天祥   形式: 古风

九月初二日,车马发淮安。

行行重行行,天地何不宽。

烟火无一家,荒草青漫漫。

恍如泛沧海,身坐玻瓈盘。

时时逢北人,什伍扶征鞍。

云我戍江南,当军身属官。

北人适吴楚,所忧地少寒。

江南有游子,风雪上燕山。

(0)
注释
车马:交通工具。
发:出发。
行行:反复行走。
宽:广阔。
烟火:炊烟。
荒草:荒芜的草。
玻瓈盘:比喻像玻璃盘一样透明的水域。
北人:北方人。
什伍:古代编制单位,五人为伍,十人为什。
戍江南:在江南驻守。
身属官:隶属于官府。
吴楚:古代地区名。
地少寒:气候不太寒冷。
游子:在外漂泊的人。
燕山:中国山脉,这里指代北方的艰苦环境。
翻译
九月初二这天,车马从淮安出发。
行程漫长又重复,为何天地却不宽广些呢?
沿途不见炊烟,只有荒草凄清漫漫。
仿佛在大海上漂泊,我坐在透明的玻璃盘中。
时常遇到北方人,他们五人一组扶持着战马前行。
告诉我,你们戍守江南,军人身份隶属于官府。
北方人来到吴楚之地,忧虑的是这里不太寒冷。
江南有在外游子,顶风冒雪攀登燕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九月初二日离开淮安时的心境和所见。"行行重行行,天地何不宽"表达了诗人对道路的反复与漫长及对天地之广阔的感慨,但却感到自己的心路并不宽广。接着是"烟火无一家,荒草青漫漫",这是对淮安城镇景象的描写,通过缺少炊烟来凸显出这座城市的冷清与荒凉,以及野草的繁盛。

诗人用"恍如泛沧海,身坐玻瓈盘"形容自己仿佛漂泊在广阔的沧海之中,而自己的心境却是坐在璀璨的车轮上,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内心的不宁与外界的辽阔。紧接着,诗人写道"时时逢北人,什伍扶征鞍",表明在旅途中经常遇见来自北方的人,他们或许是在军中的士兵。

诗人的身世背景是戍守江南,而他自己则是一名军官。"北人适吴楚,所忧地少寒"显示出北方来的人对这个地方的担忧,这里可能指的是气候上的考虑。而最后一句"江南有游子,风雪上燕山"则描绘了一位在江南流浪的游子,即使是风雪交加,也要攀越燕山的景象。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事变迁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虑,以及对于旅途生活的无奈感受。

作者介绍
文天祥

文天祥
朝代:宋   字:履善   籍贯:浮休道   生辰:1236.6.6-1283.1.9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
猜你喜欢

寒食前一日行部过牛首山七首·其一

岭花袍紫不知名,涧草茸青取次生。

便是常州草虫本,只无蚱蜢与蜻蜓。

(0)

雪中登净远亭四首·其四

忍却清寒得得来,不堪骑吏苦相催。

雁穿银色界中去,人到水晶宫里回。

(0)

清明雨寒八首·其六

莫嫌细雨苦飘萧,政要寒声伴寂寥。

杏叶犹疏不成响,且将纸瓦当芭蕉。

(0)

晨炊江山县驿

闻道常山水壮哉,问途何惜小纡回。

平生不到江山县,临老须教作一来。

(0)

寄题刘直卿冰壶二首·其一

外看积翠玉千峰,中有清池月半弓。

更拓长堤三十里,剩栽杨柳与芙蓉。

(0)

宿南岭驿二首·其一

蕨手犹拳已箸长,菊苗初甲可羹尝。

山村富贵无人享,一路春风野菜香。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曹雪芹 江淹 廖刚 严羽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刘敏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