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二日,车马发淮安。
行行重行行,天地何不宽。
烟火无一家,荒草青漫漫。
恍如泛沧海,身坐玻瓈盘。
时时逢北人,什伍扶征鞍。
云我戍江南,当军身属官。
北人适吴楚,所忧地少寒。
江南有游子,风雪上燕山。
九月初二日,车马发淮安。
行行重行行,天地何不宽。
烟火无一家,荒草青漫漫。
恍如泛沧海,身坐玻瓈盘。
时时逢北人,什伍扶征鞍。
云我戍江南,当军身属官。
北人适吴楚,所忧地少寒。
江南有游子,风雪上燕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九月初二日离开淮安时的心境和所见。"行行重行行,天地何不宽"表达了诗人对道路的反复与漫长及对天地之广阔的感慨,但却感到自己的心路并不宽广。接着是"烟火无一家,荒草青漫漫",这是对淮安城镇景象的描写,通过缺少炊烟来凸显出这座城市的冷清与荒凉,以及野草的繁盛。
诗人用"恍如泛沧海,身坐玻瓈盘"形容自己仿佛漂泊在广阔的沧海之中,而自己的心境却是坐在璀璨的车轮上,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内心的不宁与外界的辽阔。紧接着,诗人写道"时时逢北人,什伍扶征鞍",表明在旅途中经常遇见来自北方的人,他们或许是在军中的士兵。
诗人的身世背景是戍守江南,而他自己则是一名军官。"北人适吴楚,所忧地少寒"显示出北方来的人对这个地方的担忧,这里可能指的是气候上的考虑。而最后一句"江南有游子,风雪上燕山"则描绘了一位在江南流浪的游子,即使是风雪交加,也要攀越燕山的景象。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事变迁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虑,以及对于旅途生活的无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