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醉作观音像仍为书赞·其二》
《醉作观音像仍为书赞·其二》全文
宋 / 白玉蟾   形式: 赞

顶戴弥陀呈丑拙,手持杨柳惹尘埃。

纵饶入得三摩地,当甚街头破草鞋。

(0)
注释
顶戴:头顶装饰。
弥陀:佛教中的阿弥陀佛。
丑拙:笨拙,不灵巧。
手持:拿着。
杨柳:象征佛法或慈悲。
惹尘埃:沾染尘世。
纵饶:即使。
三摩地:佛教中指心神专注、无杂念的状态。
当甚:何曾,怎能。
街头:街市,世俗生活。
破草鞋:比喻平凡的生活或地位。
翻译
头顶着佛像显得笨拙不堪,手中握着柳枝沾染了尘埃。
即使能进入佛教的最高境界三摩地,又怎能忽视世俗的平凡生活,如同街头破旧的草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作品,名为《醉作观音像仍为书赞(其二)》。从艺术风格来看,这首诗充分体现了作者在宗教信仰和个人情感上的独特处理。

"顶戴弥陀呈丑拙"一句,通过“弥陀”指代观音菩萨,以“丑拙”形容自己书写的不够完美。这种自谦之词既表达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也体现了他内心的谦逊与虔诚。

"手持杨柳惹尘埃"则是描绘观音菩萨手中持有的净化之物——杨柳,这里被赋予了扫除世间尘埃的象征意义,彰显了作者对观音慈悲救度世人的深刻理解。

接下来的"纵饶入得三摩地,当甚街头破草鞋"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定境界(三摩地)的向往和追求。即便能够达到心灵的最高净化状态,但在现实世界中,也许仍旧是一位普通行者,穿着破旧的草鞋在尘世间行走。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诗人对佛法修行的理解,更隐含了一种超脱红尘而又不得不回归于俗世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观音菩萨形象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内心对于宗教信仰、艺术创作以及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白玉蟾

白玉蟾
朝代:宋   字:如晦   号:琼琯   籍贯:南宋时   生辰:1134~1229

白玉蟾(1194-1290),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定居福建闽清。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
猜你喜欢

送僧

秋风吹行衣,旧山逍遥归。

斋盂涤空潭,古磬敲残晖。

须知高静怀,杳与尘俗违。

(0)

少年行

儿奴屡背约,辱我汉天子。

瞋目而语难,五陵年少子。

举手提三尺,报国在一死。

匹马立奇勋,壮哉傅介子。

(0)

赠骆偃

才高淹下位,圣代尚遗贤。

贾谊方流涕,杨雄正草玄。

开琴逢皓月,试茗选清泉。

箧有文编在,时容后学传。

(0)

赠诗僧保暹师

吟槛漾寒水,平湖烟景闲。

无人识高趣,尽日对空山。

晚树春禽语,晴窗夜月还。

新编皆雅正,不待仲尼删。

(0)

游灵隐山

峭壁侵霄极,灵踪不厌寻。

闲思曾有梦,归隐岂无心。

绝壁烟霞丽,幽岩洞穴深。

那堪思慧理,残日白猿吟。

(0)

读杜牧集

谗佞当面唾,轻生不得殳。

去邪空有志,嫉恶奈无徒。

后世名垂远,当时道亦孤。

荒斋独怀感,残日照庭芜。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杜濬 毕构 班超 杨朱 张爱玲 石评梅 卜商 言偃 宰予 仲由 子贡 子有 仲弓 伯牛 闵子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