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既云没,邪说浸昌炽。
祖龙焚坑之,吾道益失坠。
汉唐千载间,孰为传道器。
宋氏正学明,乃能辟邪诐。
周程与张朱,前后绪相继。
卓哉薛文清,为学知取弃。
独宗五子语,可谓得大意。
兹读读书录,聿见平生志。
自云心所开,取以相劄记。
如香象度河,步步皆实地。
澹泊味有馀,中庸行多愧。
所钦道圣贤,文章乃馀事。
孔孟既云没,邪说浸昌炽。
祖龙焚坑之,吾道益失坠。
汉唐千载间,孰为传道器。
宋氏正学明,乃能辟邪诐。
周程与张朱,前后绪相继。
卓哉薛文清,为学知取弃。
独宗五子语,可谓得大意。
兹读读书录,聿见平生志。
自云心所开,取以相劄记。
如香象度河,步步皆实地。
澹泊味有馀,中庸行多愧。
所钦道圣贤,文章乃馀事。
此诗由清朝皇帝弘历所作,题为《读薛文清读书录》。弘历在诗中表达了对古代儒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敬仰之情。
首先,弘历提到孔孟之道逐渐衰微,邪说开始盛行,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儒家正统思想更加式微。接着,他赞扬了汉唐时期,尤其是宋代,有学者致力于传承和弘扬儒家正统,如宋代理学家们,他们通过正学明辨是非,辟邪去诐,维护了儒家思想的纯洁性。
弘历特别提到了周敦颐、程颢、程颐以及张载、朱熹这五位理学大家,他们前后相继,共同构建了理学体系的基础。其中,弘历对薛文清(即薛瑄)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是真正理解并实践儒家思想的人,其著作《读书录》体现了他的学术追求和人生志向。
弘历在诗中描述薛文清的学术态度如同“香象度河”,每一步都踏在坚实的土地上,象征着其学问的深厚和严谨。他强调薛文清追求的是内心的开悟,而非仅仅停留在文字和形式上。弘历还提到薛文清的学术风格淡泊而富有余味,遵循中庸之道,但自己在实践上却深感惭愧。
最后,弘历表达了对道圣贤的钦佩之情,认为他们的道德和智慧是最重要的,而他们的文学成就只是次要的。这反映了弘历对儒家伦理道德的重视,以及对真正学术精神的推崇。
模金蠡客,捞珠绡女,天痕浅润衣香。
圆树画溪,孤龛甚处,闲悰我佛评量。钗鬓漫吟商。
倚瘴天楚些,情海啼妆。
拾叶炊云,抱芝来倚遂行傍。江楼酒醒春忙。
更骑羊远峤,拾翠炎荒。
饥朔啖桃,馋坡说荔,杯行且付卮娘。缃佩弄红芳。
又夕晖罥墅,朝渡分航。
掩伫层城,几时重见话沧桑。
慵伫秋苔弓印滑。爱忍甜香,私禁檀郎掐。
白晕掌窝黄晕颊。玉窗新水盘龙匣。
罥袖未妨帘影匝。梦倦红红,错被春寒压。
画了还将私印押。无人会得南田法。
一舟停、佛狸祠下,酒边人与花遇。
金焦双送南朝客,海上圆波重聚。相记取。
只那夕朱楼,我汝销魂处。帘栊遍数。
又露掠篷低,风销蜡黯,草草别君去。
人间世,都似看花隔雾。庾郎何必词赋。
卅年争笑屠龙技,谁共灵修相诉。聊慰汝。
盼等到重阳,买棹江南雨。艳才何补。
剩十里青溪,二分明月,兜影照离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