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初应侯,万木已西风。
便感异乡客,先于离塞鸿。
日斜金谷静,雨过石城空。
此处不堪听,萧条千古同。
一声初应侯,万木已西风。
便感异乡客,先于离塞鸿。
日斜金谷静,雨过石城空。
此处不堪听,萧条千古同。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秋天的寂静与孤独氛围。"一声初应侯,万木已西风"中的“一声”指的是蝉鸣叫的声音,而“初应侯”则是说蝉鸣叫响起时仿佛在回答或回应着什么,这里的“侯”字可能是用来形容声音的宏大和深远。"万木已西风"表明树林中已经有了秋风,意味着季节的变化。
"便感异乡客,先于离塞鸿"则转而描写诗人作为异乡游子,对蝉鸣声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共鸣。"异乡客"强调了诗人的孤独与不适应,而“先于离塞鸍”表达了他对远方家国的思念和不舍,"离塞鸿"中的“鸍”指的是边塞上的鸿雁,象征着遥远的信使。
"日斜金谷静,雨过石城空"这两句则是环境描写。"日斜金谷静"画出了黄昏时分,阳光斜射在山谷中,万物都归于宁静的景象。而“雨过石城空”则是说一场雨过后,留下的是空旷无人的石城,增添了一份萧瑟。
最后两句"此处不堪听,萧条千古同"表达了诗人对于蝉鸣声的感受,这种声音在他看来是无法忍受的,因为它触动了他的孤独和哀愁。"萧条"用以形容蝉鸣之声,而“千古同”则意味着这种感觉自古以来便是一致的,不仅是个人感受,更是历史长河中的共同回响。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蝉鸣声这一自然现象,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感受和深刻的情感联想,同时也反映出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界中微小事物的观察与鉴赏。
东林问逋客,何处栖幽偏。
满腹万馀卷,息机三十年。
志图良已久,鬓发空苍然。
调啸寄疏旷,形骸如弃捐。
本家关西族,别业嵩阳田。
云卧能独往,山栖幸周旋。
垂竿不在鱼,卖药不为钱。
藜杖闲倚壁,松花常醉眠。
顷辞青溪隐,来访赤县仙。
南亩自甘贱,中朝唯爱贤。
仍空世谛法,远结天台缘。
魏阙从此去,沧洲知所便。
主人琼枝秀,宠别瑶华篇。
落日扫尘榻,春风吹客船。
此行颇自适,物外谁能牵。
弄棹白蘋里,挂帆飞鸟边。
落潮见孤屿,彻底观澄涟。
雁过湖上月,猿声峰际天。
群峰趋海峤,千里黛相连。
遥倚赤城上,曈曈初日圆。
昔闻智公隐,此地常安禅。
千载已如梦,一灯今尚传。
云龛闭遗影,石窟无人烟。
古寺暗乔木,春崖鸣细泉。
流尘既寂寞,缅想增婵娟。
山鸟怨庭树,门人思步莲。
夷犹怀永路,怅望临清川。
渔人来梦里,沙鸥飞眼前。
独游岂易惬,群动多相缠。
羡尔五湖夜,往来闲扣舷。
《夜宴洛阳程九主簿宅,送杨三山人往天台寻智》【唐·刘长卿】东林问逋客,何处栖幽偏。满腹万馀卷,息机三十年。志图良已久,鬓发空苍然。调啸寄疏旷,形骸如弃捐。本家关西族,别业嵩阳田。云卧能独往,山栖幸周旋。垂竿不在鱼,卖药不为钱。藜杖闲倚壁,松花常醉眠。顷辞青溪隐,来访赤县仙。南亩自甘贱,中朝唯爱贤。仍空世谛法,远结天台缘。魏阙从此去,沧洲知所便。主人琼枝秀,宠别瑶华篇。落日扫尘榻,春风吹客船。此行颇自适,物外谁能牵。弄棹白蘋里,挂帆飞鸟边。落潮见孤屿,彻底观澄涟。雁过湖上月,猿声峰际天。群峰趋海峤,千里黛相连。遥倚赤城上,曈曈初日圆。昔闻智公隐,此地常安禅。千载已如梦,一灯今尚传。云龛闭遗影,石窟无人烟。古寺暗乔木,春崖鸣细泉。流尘既寂寞,缅想增婵娟。山鸟怨庭树,门人思步莲。夷犹怀永路,怅望临清川。渔人来梦里,沙鸥飞眼前。独游岂易惬,群动多相缠。羡尔五湖夜,往来闲扣舷。
https://shici.929r.com/shici/V8j5wIqLtl.html
故人留镜无归处,今日怀君试暂窥。
岁久岂堪尘自入,夜长应待月相随。
空怜琼树曾临匣,犹见菱花独映池。
所恨平生还不早,如今始挂陇头枝。
国用忧钱谷,朝推此任难。
即山榆荚变,降雨稻花残。
林响朝登岭,江喧夜过滩。
遥知骢马色,应待倚门看。
隐隐见花阁,隔河映青林。
水田秋雁下,山寺夜钟深。
寂寞群动息,风泉清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