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眼诗无数,斯须忽失之。
精深元要熟,玄妙不因思。
默契如神助,冥搜有鬼知。
平生天相我,得句匪人为。
满眼诗无数,斯须忽失之。
精深元要熟,玄妙不因思。
默契如神助,冥搜有鬼知。
平生天相我,得句匪人为。
这段文字出自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方回之手,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个人独到的创作感悟。整首诗通过流畅自然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诗思的追求与享受,以及其在创作过程中所达到的精神状态。
“满眼诗无数,斯须忽失之。”表明诗人的心中充满了诗意,而这些诗意又如同过眼云烟,稍纵即逝。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捕捉灵感的急迫感以及对诗歌艺术的渴望。
“精深元要熟,玄妙不因思。”则强调了诗人对于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内化,认为真正的诗意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刻体验,而非简单的思考或模仿。这里展现了诗人的艺术追求,即通过内心的积淀和酝酿来达到一种自然而然的玄妙境界。
“默契如神助,冥搜有鬼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创作时那种与神灵相通、超越常人的感悟。这里的“默契”指的是心灵之间不需要言语就能理解的默契,而“冥搜”则是深入探寻,暗示诗人对于诗歌世界的深刻挖掘和独到的见解。
最后,“平生天相我,得句匪人为。”表达了诗人认为自己的创作能力是上天所赐,而自己得到的佳句也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和模仿的。这里体现了诗人的自信以及对于个人才华的肯定。
总体来说,这段文字展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深刻认识,以及在创作过程中达到的那种心灵与宇宙相通、超越凡尘的精神境界。
碧藓封枝,点寒英、疏疏玉清冰洁。
梦忆旧家,春与新恩,曾映寿阳妆额。
绿裙青袂南邻伴,应怪我、精神都别。
恨衰晚、春风意思,顿成羞怯。
犹念横斜性格。
恼和靖吟魂,自来清绝。
斜傍劲松,偷倚修篁,总是岁寒相识。
绿阴结子当时意,到如今、芳心消歇。
小桥夜,清愁倦陪澹月。
落日下平楚,秋色到方塘。
人间袢暑难耐,独有此清凉。
龙卷八荒霖雨,鹤閟十州风露。
回薄水云乡。
欲识千里润,记取玉流芳。
石兰衣,江蓠佩,芰荷裳。
个中自有服媚,何必锦名堂。
吸取玻璃清涨,唤起逍遥旧梦,人物俨相望。
矫首望归路,三十六虚皇。
溥露浸秋色,零雨濯湖弦。
做成特地风月,管领老臞仙。
雁落村间柸影,鱼识桥边柱杖,虑澹境长偏。
祗恐未免耳,惊搅日高眠。
龙握节,貂插案,鹿衔轓。
於公元只馀事,所乐不存焉。
手植蓝田种子,无数阶庭成树,郁郁紫生烟。
富贵姑勿道,借问此何缘。
涪右金华宅,上有蔚蓝天。
当年玉女何事,未摆世间缘。
要把平夷心事,散作吉祥种子,春暖玉生烟。
回首生处所,更欲与周旋。
自归来,生处所,已三年。
山头白鹤候我,应讶久留连。
已作秋风归梦,忽递春风消息,吹我著泸川。
安得且归去,绵上饱耕眠。
高氏八千石,驺哄溢街坊。
庸夫俗子,夸道锦绣里家乡。
谁识书生心事,各要济时行已,肯顾利名场。
用我吾所欲,不用亦何伤。
汉嘉守,凡阅历,几麾幢。
便教入从出节,都是分之常。
但愿国安人寿,更只专城也好,不用较强梁。
准拟耆英会,倚杖看人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