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陟匡庐山,想像渊明庐。
我游永嘉郡,康乐兹佩鱼。
学诗六十载,钻仰二老且。
白首恐无成,嗟哉腹空虚。
迩来摆百务,粝饭几无蔬。
朝吟极摹仿,夜咏加勤渠。
不必一字工,意味但舒徐。
比陶似不足,方谢尚有馀。
举世无人识,归欤吾归欤。
我陟匡庐山,想像渊明庐。
我游永嘉郡,康乐兹佩鱼。
学诗六十载,钻仰二老且。
白首恐无成,嗟哉腹空虚。
迩来摆百务,粝饭几无蔬。
朝吟极摹仿,夜咏加勤渠。
不必一字工,意味但舒徐。
比陶似不足,方谢尚有馀。
举世无人识,归欤吾归欤。
这首诗是方回在宋末元初时期创作的,属于《学诗吟十首》中的第一首。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深厚文学素养和对前贤的崇敬之情。
“我陟匡庐山,想像渊明庐。”开篇诗人登上了匡庐山,心中想象着古代隐逸者庄周(字渊明)的居所。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古人隐逸生活的向慕。
“我游永嘉郡,康乐兹佩鱼。”接着,诗人游历到了永嘉郡,享受着康乐的时光,就像佩戴着鱼形的玉饰一样。这里通过“康乐”二字,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在悠然的情怀。
“学诗六十载,钻仰二老且。”诗人说自己学习诗歌已经六十年了,一直在钻研和仰慕着古代的两位诗仙——李白和杜甫。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修养,也反映出他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
“白首恐无成,嗟哉腹空虚。”随着头发变白,诗人担忧自己可能一事无成,同时感叹自己的内心空虚。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于生命有限和文学创作未能达至理想高度的忧虑。
“迩来摆百务,粝饭几无蔬。”近来种种琐事缠绕,连最基本的粗米饭都难以保证。这是对物质生活困顿的写照,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不易和淡泊。
“朝吟极摹仿,夜咏加勤渠。”白天时,诗人尽力模仿前人的佳作;到了夜晚,则更加勤勉地吟诵。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孜孜不倦和不断追求。
“不必一字工,意味但舒徐。”这里表达的是一种文学观念,即不追求每一个字都必须精巧,只要整体意境流畅自然即可。这是对传统诗歌中注重意境的理解,也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然、真挚的情感。
“比陶似不足,方谢尚有馀。”诗人自谓自己的文学成就与陶渊明相比还有不足,但又觉得谢灵运还留有一些可取之处。这两句反映出诗人的谦逊态度,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不同诗人的认识和评价。
“举世无人识,归欤吾归欤。”最后,诗人感慨于世人无法理解自己的文学追求,最终选择了归隐的生活。这不仅是对自己处境的感叹,也是对世俗与自我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