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会友有谈归赋寄》
《会友有谈归赋寄》全文
明 / 曹于汴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弧矢怀四方,安能事一室。

万厦庇士寒,冻死亦不恤。

有弟贫且耕,予咎弟何失。

有妻病且愦,月老系之匹。

我忧年踰强,大道犹闇窒。

我忧民木苏,烽烟方急疾。

吁嗟忧何为,采菊酬秋日。

不见鬓边丝,那能再如漆。

(0)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民生的深切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首句“弧矢怀四方,安能事一室”以箭矢射向四面八方,比喻心怀天下,无法仅局限于个人生活,体现了诗人广阔的胸怀和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

接着,“万厦庇士寒,冻死亦不恤”描绘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贫困与苦难,许多人生活在寒冷之中,却无人关心救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冷漠。诗人通过“有弟贫且耕,予咎弟何失”表达对自己兄弟处境的担忧和自责,流露出对家庭责任的重视以及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同情。

“有妻病且愦,月老系之匹”则关注到家庭内部的问题,妻子患病,生活混乱,诗人感叹婚姻关系的脆弱与不易维持,同时也反映出社会环境对个体生活的影响。

“我忧年踰强,大道犹闇窒”表达了对个人衰老与社会进步缓慢的忧虑,担心在时间的流逝中,理想与追求被现实的困境所阻隔。

“我忧民木苏,烽烟方急疾”则直接指向社会动荡与战争的威胁,表达了对民众生活遭受战乱摧残的深切忧虑。

最后,“吁嗟忧何为,采菊酬秋日”是诗人面对诸多忧愁时的自我安慰,选择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慰藉,通过采菊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不见鬓边丝,那能再如漆”则是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无奈与对青春岁月的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某些问题,如贫困、疾病、战争、个人与家庭的困境,以及对社会公正、个人命运与自然和谐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作者介绍

曹于汴
朝代:明

曹于汴,字自梁,一字贞予,解州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人。明代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进士。以淮安推官徵授刑科左、右给事中,转吏科给事中,遇事敢言。擢太常少卿。光宗时,转大理少卿。熹宗立,迁左佥都御史,佐赵南星主京察,进吏部右侍郎。力抉善类,为魏忠贤所斥。崇祯初,拜左都御史,振顿宪规。他平生制行高洁,风节凛然。荆著有《仰节堂集》十四卷,与《共发编》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崇祯七年(1634年)卒,年77岁。赠太子太保。
猜你喜欢

相国赵公命馆人除舍授餐以待余适产二雏未及趋赴先此寄怀二首·其二

长铗归来叹夜眠,黄金台色正苍然。

高悬一榻平津上,骤启千门碣石前。

风雨未教淩白苧,乾坤何意问朱弦。

无劳大厦歌寒素,柱石明堂四海传。

(0)

赠杨不弃山人杨工书画篆刻风致甚高二首·其二

画史曾闻顾虎头,诗情重睹郑台州。

挥毫白练霜风起,研濯红丝雾雨流。

箧底灵文传赵璧,尊前奇气问吴钩。

羊裘莫漫披燕邸,昨夜星芒动斗牛。

(0)

王中叔擢北部归省天台以尺素相闻赋此代饯时永叔乞假里中二首·其一

除书遥逐夏云来,希白斋空赋浪裁。

突兀螭头还汉殿,飞腾骥足上燕台。

桃花满路迎仙客,棣萼分庭对上材。

烂漫瑶池金醴熟,早携青雀赴蓬莱。

(0)

寄怀徐参知二律·其一

十载元龙兴未颓,使君高谊重徘徊。

争传大纛台端借,不道孤帆阙下回。

千仞吕梁云缥缈,万山芒砀日萦洄。

浮家莫话鸱夷事,愁绝乡书限大雷。

(0)

熊茂初蔡伯华袁景从招集刘仲修园亭

掩袂风沙赤日昏,长安西曲乱云屯。

花前一驻黄金勒,树里频呼白玉尊。

汉柱文章高八斗,燕台弦管落千门。

竹林嵇阮俱陈迹,突兀灵光尚帝阍。

(0)

再挽王长公二十首·其二十

短发飘萧大海头,登龙曾是昔年游。

长裾晚曳三千队,彩袖朝倾十二楼。

字挟风云心未老,名悬日月望难酬。

无劳动色真长问,已尽人间第一流。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王和卿 李星沅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