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何飘飘,覆彼白下门。
游子限江郭,登望穷朝昏。
孰云三品崇,能报罔极恩。
休光烛遐土,膏泽被元元。
庶以立脩誉,永播乾与坤。
白云何飘飘,覆彼白下门。
游子限江郭,登望穷朝昏。
孰云三品崇,能报罔极恩。
休光烛遐土,膏泽被元元。
庶以立脩誉,永播乾与坤。
这首诗描绘了白云飘荡的壮丽景象,象征着高尚品德和深远影响。诗人通过“白云何飘飘”开篇,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随后将这一意象与“覆彼白下门”相连,形成对比,暗示着高尚品质的覆盖与普及。
“游子限江郭,登望穷朝昏”,描绘了游子在江边眺望,从清晨到黄昏,表达了对远方和未知世界的向往与探索。这里运用了“限”字,形象地表现了游子的羁旅之苦,同时也隐含了对自由与追求的渴望。
“孰云三品崇,能报罔极恩”,诗人在此处提出了一个反问,赞美了某人的崇高地位和深恩大德,却无法完全回报。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是对被赞者的尊敬,也流露出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局限性。
“休光烛遐土,膏泽被元元”,进一步强调了被赞者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如同光芒照亮遥远的土地,滋润着每一个百姓的心田。这里的“休光”与“膏泽”都是比喻性的描述,形象地展现了被赞者对社会的巨大贡献。
最后,“庶以立脩誉,永播乾与坤”表达了诗人希望被赞者能够树立良好的声誉,并且这种声誉能够永远流传于天地之间。这不仅是对被赞者品德的肯定,也是对其影响力的长久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赞美了一位具有崇高品德和社会影响力的人物,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对道德品质和深远影响的重视。
看朱颜浅注,翠黛浓薰,消尽春风。
秋夜瑶台月,照翩翩锦队,列列芳丛。
似还鬓影离合,环佩碧玲珑。
尽杜老情怀,湘波呈麝,洛浦惊鸿。烟笼。
暮山色,任露草斜阳,点缀青红。
宋玉闲情赋,唤高唐梦杳,神女祠空。
路回暗潜山鬼,何处觅帘栊。
伫雨散云收,依稀断峡无数峰。
小留连。平湖云影瑶房,浅斗婵娟。
似午梦、凝脂浴罢,晓妆微步尘生,赋情暗牵。
邀凉斜倚池边。媚骨十分清瘦,冰心一缕缠绵。
且问讯、西楼旧时诗酒,画船停处,丽娃相语,寻思最好清风散雨。
还看浓粉笼烟。又田田。银塘并禽醉眠。
二月又、棠梨作花,殡宫春晓。萧萧墓道。
王家地、乱红谁扫。多年未就,寒食东风徵君庙。
访遗事、宣和失载签求稿。共苏黄,几人吊。
天予令君,种树扶碑,钦公风谊绍。
绿水照绣陌,计同穴、人偕老。定化鹤、归华表。
凤凰原、年年啼谢豹。指宋室青山,四下孤坟抱。
古香生劲草。
千丝透篾。逗小风隐隐,湘水如活。
隔断秋光,珠箔银屏,贫家个里无别。
看书密坐留香久,听点屐红□三折。
只片时不放驼钩,便积满窗黄叶。
花外阿侬住处,素纱淡淡影,人更清绝。
莫认疑城,百子裙边,亸地分明仙蝶。
门外客到鹦哥唤,乍一笑、玉纤亲揭。
等夜深、丫角张琴,引入玲珑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