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笙箫沸市楼,已占风物两优游。
人从月窟开青嶂,灯挟星河映碧流。
曲席深杯成径醉,长廊古寺溢清愁。
暗中我亦知公在,彊对兰膏为举眸。
十里笙箫沸市楼,已占风物两优游。
人从月窟开青嶂,灯挟星河映碧流。
曲席深杯成径醉,长廊古寺溢清愁。
暗中我亦知公在,彊对兰膏为举眸。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繁华而富有诗意的夜景图。首联“十里笙箫沸市楼,已占风物两优游”以“沸”字生动地展现了市楼中音乐与欢声的热烈,同时“已占风物两优游”则暗示了这种热闹背后人们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接下来,“人从月窟开青嶂,灯挟星河映碧流”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月光、灯光与星辰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同时也描绘了自然与人造光的和谐共存。
“曲席深杯成径醉,长廊古寺溢清愁”则进一步深化了场景的情感层次,通过“醉”字不仅指物理上的饮酒之醉,更蕴含了心灵的沉醉与情感的沉浸;“清愁”二字则表达了在美景与欢聚之余,人们内心深处可能存在的淡淡的忧思或感慨。最后,“暗中我亦知公在,强对兰膏为举眸”一句,以“暗中”、“强对”等词,透露出诗人虽身处热闹之中,但内心却有着某种难以言说的孤独感,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情趣的追求,以及在繁华与静谧之间寻找心灵寄托的艺术境界。
西风昨夜吹来,闲愁唤起依然旧。
苔钱绣涩,蓉姿粉淡,悴丝摇柳。
烟褪馀香,露流初引,一番还又。
想秦淮故迹,六朝遗恨,江山不堪回首。
莫问当年秋色,琐窗长自帘垂绣。
淹留岁月,消残今古,落花波皱。
客梦初回,钟声半曙,雁飞归候。
便追寻、锦字春绡,多何与寒笳奏。
尚湖千顷,镜奁光、荡得吟情如许。
别有古梅花世界,一笑春无寻处。
鹭老吹凉,鱼眠选梦,一叶飘然去。
玉台双影,暗香飞上眉宇。
还记仙署当年,珊珊佩振,妙奏凌云赋。
抛却软红尘十丈,料理天随渔具。
写韵楼台,沤波亭馆,一样同圆聚。
菱歌四面,紫箫还按新谱。
楼台日暖,倒影池塘,动摇金碧。
阑干愁倚,垂杨无力。
门外青青草满,埋没尽、当时行迹。
争堪白昼迟迟,光射纱窗尘隙。陌上金鞍绣毂。
恨薄悻无端,五陵狂客。撩花惹柳,误煞锦屏琴瑟。
转眼匆匆九十。又红雨、桃溪狼藉。
愁眠雨过黄昏,一梦等闲抛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