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旧隐岩峦秀,精舍萧閒殿阁虚。
像礼旃檀千古佛,经翻贝叶五天书。
兽依草座跏趺后,禽下花台施食馀。
空翠湿衣横楖栗,绀泉澄钵涌芙蕖。
鹫峰梦绕云中寺,鹿苑身栖物外居。
清梵夜回松月冷,孤禅昼起柏烟疏。
曙钟寒韵侵虚籁,午供春香入野芜。
道念有时怜老病,尘缘无计问真如。
远公若许来同社,陶令何妨去结庐。
便向东林傍尊宿,菩提从此发心初。
名山旧隐岩峦秀,精舍萧閒殿阁虚。
像礼旃檀千古佛,经翻贝叶五天书。
兽依草座跏趺后,禽下花台施食馀。
空翠湿衣横楖栗,绀泉澄钵涌芙蕖。
鹫峰梦绕云中寺,鹿苑身栖物外居。
清梵夜回松月冷,孤禅昼起柏烟疏。
曙钟寒韵侵虚籁,午供春香入野芜。
道念有时怜老病,尘缘无计问真如。
远公若许来同社,陶令何妨去结庐。
便向东林傍尊宿,菩提从此发心初。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宁静祥和的佛教寺院景象。开篇“名山旧隐岩峦秀,精舍萧閒殿阁虚”描述了坐落在著名山脉中的一处古老而幽深的寺庙,这里环境清幽,建筑虽为空旷,但却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紧接着“像礼旃檀千古佛,经翻贝叶五天书”则表明这里供奉的是历代相传的佛像,并且僧侣们在此诵读着用贝多叶子制成的经书,展示了寺院中对佛法的崇敬与研修。
“兽依草座跏趺后,禽下花台施食馀”描绘了一幅野生动物与僧侣和谐共处的画面,反映出寺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而“空翠湿衣横楖栗,绀泉澄钵涌芙蕖”则是对寺院内外自然景观的描写,溪流潺潺,水质清澈,环境幽雅。
接下来的“鹫峰梦绕云中寺,鹿苑身栖物外居”表达了诗人对于这座山中寺院的向往与赞美,它如同仙境般吸引着人们的心灵。而“清梵夜回松月冷,孤禅昼起柏烟疏”则描绘了一天之中的宁静场景,无论是夜晚还是白天,这里都是一片宁静的所在。
“曙钟寒韵侵虚籁,午供春香入野芜”写出了寺院早晨钟声的清冷,以及中午时分僧侣们进行供养仪式时散发出的花香,混合着自然之气。紧接着“道念有时怜老病,尘缘无计问真如”则透露出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同情,以及对于世间纷扰无常的感慨。
最后,“远公若许来同社,陶令何妨去结庐。便向东林傍尊宿,菩提从此发心初”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远行和自己隐居生活的期待,以及对于佛道修行的决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美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展现了一种超脱红尘、向往清净之境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