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功又见大唐年,赑屃高擎峻岭巅。
却怪登临刚剔藓,读来风雪忽漫天。
丰功又见大唐年,赑屃高擎峻岭巅。
却怪登临刚剔藓,读来风雪忽漫天。
这首诗《天山碑》由清代诗人萧雄所作,通过对天山碑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与敬畏之情。
首句“丰功又见大唐年”,开篇即点明了碑文所承载的历史意义,仿佛在说,又见到了唐朝时期的丰功伟绩,引人遐想。接着,“赑屃高擎峻岭巅”一句,以赑屃(传说中的神兽,常用于石碑底座)托起峻岭之巅的碑文,形象地描绘出碑石的巍峨壮观,同时也暗示了其在自然环境中的独特地位。
“却怪登临刚剔藓”这一句,通过“怪”字表达了诗人对碑文被苔藓覆盖的意外发现,以及对时间流逝、自然侵蚀的感慨。而“读来风雪忽漫天”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氛围,将读者带入一个肃穆、庄严的场景中,仿佛在风雪交加的天气下,诗人独自阅读碑文,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不仅描绘了天山碑的外在景象,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遗迹的敬仰与思考,以及对时间流转、自然变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