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迟开苦积阴,重阳不得逐登临。
幽人岂可无甘节,芳草繇来有本心。
老向炎天嫌雪少,寒成佳色喜霜深。
东篱人去谁能采,汎酌秋英更鼓琴。
岁岁迟开苦积阴,重阳不得逐登临。
幽人岂可无甘节,芳草繇来有本心。
老向炎天嫌雪少,寒成佳色喜霜深。
东篱人去谁能采,汎酌秋英更鼓琴。
此诗《菊(其二)》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菊花坚韧不拔、高洁品质的赞美与向往。
首联“岁岁迟开苦积阴,重阳不得逐登临”,以菊花的迟开和重阳节不能登高赏菊,暗示了菊花在恶劣环境中的顽强生长,以及诗人因时令限制而无法尽情欣赏的遗憾。
颔联“幽人岂可无甘节,芳草繇来有本心”,通过对比幽人(隐士)与芳草,强调了菊花虽处幽静之地,却依然保持其固有的节操和本心,象征着诗人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精神追求。
颈联“老向炎天嫌雪少,寒成佳色喜霜深”,运用拟人手法,将菊花赋予情感,表达菊花在炎热的夏天中渴望雪花的稀少,而在寒冷的冬天里却因霜的深浓而感到欣喜,进一步展现了菊花适应环境、坚韧不拔的品格。
尾联“东篱人去谁能采,汎酌秋英更鼓琴”,以东篱典故,借陶渊明爱菊之趣,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人能前来采摘菊花,共享秋日之乐,同时自己也愿意在秋英(菊花)旁饮酒弹琴,享受这份自然之美,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菊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菊花独特的自然美,更寄托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向往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山高不可越,天高不可量。
羸瓶坐井底,割轮愁津梁。
放士如饥鸢,站站飞炎方。
秋冬且气湿,春夏凭云光。
长蛇伺我门,射工登我床。
白日不遐照,酷吏威乃张。
游惰翼狞虎,富耕为穷殇。
峨冠楫大盗,徽纆系善良。
饱饭未云乐,叩户还惊惶。
文章患来田,仁义疑漫藏。
淼淼大海涯,弹琴馀慨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