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孙莲勺卤中困,文叔芜蒌亭下寒。
尘俗岂知湖海士,敝裘羸马出长安。
王孙莲勺卤中困,文叔芜蒌亭下寒。
尘俗岂知湖海士,敝裘羸马出长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离开京城时的景象与心境。首句“王孙莲勺卤中困,文叔芜蒌亭下寒”运用典故,以“王孙”、“文叔”指代自己,将个人情感融入历史人物的象征之中,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孤独感。“莲勺卤”和“芜蒌亭”则可能是诗人虚构或想象中的地点,通过这些意象,传达出一种身处困境、被世俗所困的感觉。
接下来的“尘俗岂知湖海士,敝裘羸马出长安”,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自称为“湖海士”,意为胸怀广阔、不拘小节的人,与世俗的尘嚣形成对比。他穿着破旧的裘衣,骑着瘦弱的马匹,离开繁华的长安城,这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迁徙,更是一次心灵上的逃离,是对束缚与现实的反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和对自由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批判。
往读韩公诗,遥忆合江胜。
今登合江浦,事事得稽證。
时虽秋气高,崖菊开未竟。
蒸水断桥隳,湘流碧苔净。
亭暄日方午,叶战风初劲。
仰止石鼓祠,清宫妥先圣。
扪萝跻窈冥,一径转深茜。
诸贤肃遗像,再拜起深敬。
庶见退之翁,峨冠面中正。
南轩子朱子,左右相辉映。
胜事舞旄倪,大烹繁饾饤。
灵晖烛幽显,艳艳开新镜。
夷考武侯初,爰居赋邦政。
中更二李手,风气日以盛。
三子微一夫,兹院何由竞。
缅怀俱泯泯,揆理殊未称。
先生古良吏,恻恻心所病。
早晚盍经营,仪章须考订。
重来应不厌,更发登临兴。
老蛟何年蜕奇骨,化作枯梅在空谷。
根回微暖欲漏春,风织烟丝裂轻縠。
仙姿疑隔云母帘,欲露不露谁敢觇。
洗髓直求银汉水,飘香肯向含章檐。
至今留得明月影,误寄芳魂呼未醒。
却思深雪在江南,罗袜生尘寒夜永。
广平心肠铁石顽,无情空对冰玉颜。
青鸟来迟碧天阔,梦飞不到罗浮山。
桃李竞春风,葩叶交相媚。
纷纷绮罗子,日向花间醉。
病柏倚颠崖,颜色苦憔悴。
幽人致深情,滋培不忍弃。
繁华悦人目,宜为世同嗜。
幽人独何心,弃旧德所忌。
三北不为怯,知心良足贵。
易播义所重,遑恤害与利。
悠悠百世间,高风岂云坠。
停云起遐思,良晤何当遂。
安得附冥鸿,致我区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