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渡越清涧,七盘转层厓。
高树落馀雪,阴壑青夏苔。
云龛举步险,风穴流音哀。
方隅问屡眩,昏旦候莫谐。
路尽益岑寂,俗驾何因来。
九渡越清涧,七盘转层厓。
高树落馀雪,阴壑青夏苔。
云龛举步险,风穴流音哀。
方隅问屡眩,昏旦候莫谐。
路尽益岑寂,俗驾何因来。
这首明代诗人顾璘的《玉虚岩》描绘了一幅山中探险的景象。"九渡越清涧,七盘转层厓",展现了诗人艰难而富有节奏的行进过程,穿越清澈的溪涧和曲折的山崖,足见其旅途的艰辛与景色的壮丽。
"高树落馀雪,阴壑青夏苔",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自然风貌,即使在夏季,高树上仍有残雪,而阴暗的山谷里则生长着青绿的苔藓,显示出山间的独特气候和生机。
"云龛举步险,风穴流音哀",通过"云龛"和"风穴"的意象,渲染出环境的险峻和空洞回荡的悲凉声音,增添了神秘感和孤寂气氛。
"方隅问屡眩,昏旦候莫谐",诗人身处陌生之地,方向感迷失,昼夜更替也无法适应,流露出对未知的困惑和迷茫。
最后两句"路尽益岑寂,俗驾何因来",表达了诗人到达终点后的寂静和对世俗喧嚣的远离,暗示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玉虚岩的自然风光,同时也寓含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和人生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