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魄出江东,孤亭先映空。
老翁歌拟扇,稚子学为弓。
宝树参差发,瑶台远近同。
悠然谢庄赋,萧瑟起秋风。
皓魄出江东,孤亭先映空。
老翁歌拟扇,稚子学为弓。
宝树参差发,瑶台远近同。
悠然谢庄赋,萧瑟起秋风。
此诗描绘了一幅月下月光亭的宁静景象。首句“皓魄出江东,孤亭先映空”以“皓魄”喻明月,生动地展现了月光从东江升起,照亮了孤亭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氛围。接着,“老翁歌拟扇,稚子学为弓”两句,通过老翁和稚子的活动,赋予画面以生活气息,老翁模仿扇子的歌声,稚子学习制作弓箭,虽是简笔勾勒,却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日常与情感。
“宝树参差发,瑶台远近同”则进一步渲染了月光下的景致,宝树在月光下参差不齐地绽放,瑶台在远处与近处都显得同样美丽,这种对比与统一,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悠然谢庄赋,萧瑟起秋风”两句,借用了谢庄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同时“萧瑟起秋风”又增添了几分季节的变换感,使得整首诗在静谧中蕴含着淡淡的哀愁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月光下家园的宁静之美,以及诗人对生活、自然和时间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骑龙神女踏波去,手弄明珠入烟雾。
至今万顷琉璃中,犹有灵光莽回互。
我持绿玉杖,身披白蕉衫。
来登湖上楼,湖水如钩衔。
千年神物不可见,应随云气归巉岩。
天风浪浪振屋瓦,倒卷波涛向空泻。
灵旗夜半偶一来,醉抱冰轮斫龙鲊。
燕赵齐鲁山之东,自东而西中州中。
五岳已览恒岱嵩,勃勃云气生吾胸。
中原山尽入陇蜀,一年两走华山麓。
但见万马脊竦波涛奔,跨鸾骑凤朝天门。
缥缈玉女满头雪,欲洗不洗空留盆。
饱看山色日百里,三日仍在山之根。
瓜皮皴皱斧劈谁,画工仙人五指落。
太空隐隐唐槐汉柏周秦松,夜碧时或闻清钟。
安得两腋生翅飞上去,一旦三周天外之三峰,手搴脚踏千朵万朵青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