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孟氏来,孰可与吾道。
往往存微言,柴桑五柳老。
纵饮非放达,虽贫不枯槁。
我爱止酒篇,字字无不好。
珍珠杂鱼目,讵能识其宝。
再玩桃花源,恍然解意表。
自从孟氏来,孰可与吾道。
往往存微言,柴桑五柳老。
纵饮非放达,虽贫不枯槁。
我爱止酒篇,字字无不好。
珍珠杂鱼目,讵能识其宝。
再玩桃花源,恍然解意表。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起元对陶渊明的模仿之作,名为《拟陶徵君饮酒二十首》的第十一首。诗中表达了对陶渊明人格和作品的敬仰之情。
“自从孟氏来,孰可与吾道。”开篇即以孟子与陶渊明相提并论,表达了对陶渊明思想的推崇。接着,“往往存微言,柴桑五柳老”描绘了陶渊明在生活中的智慧和超脱,以及他晚年隐居的生活状态。“纵饮非放达,虽贫不枯槁”则赞扬了陶渊明即使在贫困中也能保持精神的富足和洒脱的生活态度。“我爱止酒篇,字字无不好”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饮酒》诗集的喜爱,认为其中每一句都蕴含深意。“珍珠杂鱼目,讵能识其宝”运用比喻,说明陶渊明的作品如同珍珠混杂于鱼目之中,需要细心品味才能发现其价值。“再玩桃花源,恍然解意表”则表达了诗人再次阅读《桃花源记》时的感悟,仿佛从中领悟到了更深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陶渊明及其作品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人高洁品格和深刻思想的向往与追求。
旋听寒梢缚短篱,菊窠三两带花移。
莫嗟已落重阳后,自是江南秋到迟。
菊开便是东坡节,酒尽空哦清昼诗。
竹隐异时寻故事,送花常忆郑当时。
假日黄堂燕,穷冬白昼长。
风流话前哲,翰墨出珍藏。
莒国龙蛇字,西台锦绣章。
东莱先理致,朱老继颠狂。
最后吾宗帖,深于往事伤。
污泥跃鳅鱓,大薮暴豺狼。
薄暮仍添火,终筵更益觞。
时虽当岁廪,气乃返春阳。
此固公为德,宁云势所当。
广文忘独冷,半刺喜翱翔。
四士俱才茂,一夫惟鬓霜。
骖鸾看霄汉,买犊自耕桑。
我有章贡役,而君亦解舟。
飞腾今有路,憔悴不同谋。
黄甲昔簿尉,秘书行校讎。
同年若同舍,好为话绸缪。
蒋侯家荆溪,胸次饱空阔。
一官寄楚尾,常病登眺窄。
有酒无地把,况助诗句活。
规模作危亭,更为思亲设。
安车几时来,历鉴吴与越。
俸廪虽云薄,采菽水可啜。
我实通家子,此意敢自别。
愿同竹马儿,就彼上寿列。
岂惟一门事,犷俗坐可革。
长使是邦人,指亭记所茇。
未必形模似,良由意象高。
见山非得得,遇酒辄陶陶。
芜没念三径,飘零悲二毛。
南征傥亡恙,归老旧蓬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