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得茅山秘,休粮卧翠屏。
铢衣朝绛阙,玉简诵黄庭。
六甲时观象,庚申夕炼形。
石床云雾满,悬佩湿青萍。
自得茅山秘,休粮卧翠屏。
铢衣朝绛阙,玉简诵黄庭。
六甲时观象,庚申夕炼形。
石床云雾满,悬佩湿青萍。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士黄野人修炼于茅山之中的情景。诗人以“自得茅山秘,休粮卧翠屏”开篇,点明了黄野人的隐居之地和生活状态——他独自在翠绿的山屏中修养身心,不食人间烟火。接着,“铢衣朝绛阙,玉简诵黄庭”,描述了黄野人穿着轻薄的衣物,每日朝向天界,手持玉简诵读《黄庭经》,追求精神上的升华与解脱。
“六甲时观象,庚申夕炼形”则进一步展示了黄野人的修炼过程。他时常观察天地间的自然现象,以求得宇宙真理;在庚申之夜,进行炼形之术,试图将肉体与精神合一,达到更高的境界。最后,“石床云雾满,悬佩湿青萍”,形象地描绘了黄野人修炼环境的神秘与清幽,石床上布满了缭绕的云雾,悬挂的佩饰因湿润的空气而显得更加生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黄野人超凡脱俗的生活方式和追求精神境界的过程,充满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人生行乐,算一春欢赏,都来几日。
绿暗红稀春已去,赢得星星头白。
醉里狂歌,花前起舞,拚罚金杯百。
淋漓宫锦,忍辜妖艳姿色。
须信殿得韶光,祗愁花谢,又作经年别。
嫩紫娇红还解语,应为主人留客。
月落乌啼,酒阑烛暗,离绪伤吴越。
竹西歌吹,不堪老去重忆。
溪蛮昔负命,杀气淩南州。
城郭涨烟火,堂皇啸蜉蝣。
被发尽冠巾,吾人反缧囚。
行剽至杪忽,归载越山丘。
驱攘事虽定,收合信疮疣。
不有异泽沾,何令馀患瘳。
寒风在林鸣,君马不能留。
初佩太守章,慨然任人忧。
问俗灰烬馀,咄唶令心谋。
士材为世用,因难乃知尤。
烦苛一荡涤,幽远遍怀柔。
四封鸣鸡犬,五谷被原畴。
里闾多娱宴,歌鼓震溟陬。
明义每所希,古人不难侔。
日月有常运,志士无安辀。
山川自兹始,努力千里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