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夕秋风坠井梧,雌雄无叶两身孤。
樊笼岂似青山好,毛羽犹如白雪无。
孝鹝娱人频吐锦,文鸾报主亦衔珠。
情多更似收香鸟,日夕帘间就彼姝。
一夕秋风坠井梧,雌雄无叶两身孤。
樊笼岂似青山好,毛羽犹如白雪无。
孝鹝娱人频吐锦,文鸾报主亦衔珠。
情多更似收香鸟,日夕帘间就彼姝。
这首《白鹇》诗,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描绘了白鹇这一鸟类的形象与情感,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自由的渴望。
首联“一夕秋风坠井梧,雌雄无叶两身孤”,以秋风落叶为背景,形象地描绘了白鹇在秋天的孤独景象。白鹇,作为雌雄同色的鸟类,此时却在落叶中显得格外孤单,仿佛是自然界中的一抹寂寥色彩。
颔联“樊笼岂似青山好,毛羽犹如白雪无”,通过对比樊笼与青山,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白鹇的羽毛洁白如雪,但在樊笼之中,这种美却失去了栖息于青山之上的自由与野性,凸显了诗人对自然自由的追求。
颈联“孝鹝娱人频吐锦,文鸾报主亦衔珠”,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孝鲤(即鲤鱼)跃龙门的故事,二是文鸾(传说中的神鸟)衔珠的传说。这里借以表达白鹇不仅拥有美丽的羽毛,还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忠诚的行为,如同孝鲤和文鸾一般,既能娱乐他人,又能报答主人。
尾联“情多更似收香鸟,日夕帘间就彼姝”,将白鹇比作“收香鸟”,寓意其情感丰富,如同能在帘间与佳人相伴的鸟儿一样,充满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和向往。整首诗通过对白鹇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以及对自由、美好情感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