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衣持钵柳风长,洗足跏趺华雨香。
希有世尊唯自喻,如来护念为人忙。
千年古镜当空鉴,一室传灯五岭光。
黄梅夜半袈裟话,华梵同音到海幢。
著衣持钵柳风长,洗足跏趺华雨香。
希有世尊唯自喻,如来护念为人忙。
千年古镜当空鉴,一室传灯五岭光。
黄梅夜半袈裟话,华梵同音到海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禅宗修行场景。首句“著衣持钵柳风长”,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穿着袈裟,手持钵盂,在柳树轻拂的春风中行走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次句“洗足跏趺华雨香”,进一步描绘了僧人在花雨中洗脚,盘腿而坐的场景,暗示着修行者内心的清净与超脱。
“希有世尊唯自喻,如来护念为人忙”两句,通过对比世尊(即佛陀)与世俗的忙碌,强调了修行者的自我觉悟与佛陀对众生的关怀,体现了佛法的深邃与慈悲。接下来,“千年古镜当空鉴,一室传灯五岭光”则运用了比喻手法,将修行的智慧比作千年古镜,能够照见万物,同时,一室之内的灯火照亮了五岭大地,象征着佛法的普照与传播。
最后,“黄梅夜半袈裟话,华梵同音到海幢”两句,以黄梅时节的夜晚为背景,描述了僧人在袈裟下交谈的情景,暗示着法语的深奥与共鸣。同时,“华梵同音”表达了佛教教义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而“到海幢”则可能暗指佛法的广大无边,能够触及每一个角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禅宗修行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佛教精神的深刻内涵,以及佛法在人间的广泛影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问君何事好斯吟,好语应知契悟深。
大道行车应异辙,昔人求友本同心。
道园云变秋先落,岳府天高月共临。
往事蹉跎成永嘅,无因载酒过山阴。
吁嗟乎空山抱余琴,以来归兮吾将以弹。
山之洼兮石之端,我其听之兮以写猗兰。
按余徽兮作复止,风冷冷兮触宫徵。
泉之流兮云中漱,鸣玉兮声淙淙,忽幽咽以下怆兮匪丝匪桐。
啼秋猿之袅袅兮,下南飞之双鸿。
山中之人兮不可遇,余徘徊兮中路。
九嶷蔚兮隔烟雾,我思南风兮噫其迟暮。
古有虞帝奏韶之遗石,乃在庾岭之南曲江之侧。
盘盘兀兀三十六,秋霞流红雪凝白。
重华一去不复来,落花流水空苍苔。
晴云照天紫凤没,明月绕树猿声哀。
送君韶阳去,因作韶石歌。
君今南上登嵯峨,诸生环佩鸣相摩。
振皇风兮返淳和,我思虞帝感慨多。
安得御气游其阿,南望苍梧吊湘波,为君日夕攀云萝。
山遥水远不可极,韶石韶石奈尔何。
幽兰自著花,菖蒲自成节。
激流难久生,溪风易吹折。
夙昔兰闺英,金韬送远道。
历历视明星,悠悠思春草。
春草生有时,黄尘飞不已。
白玉忍蒙沙,清流怨何驶。
上有龙标月,下有沅江水。
沅水自东流,梧云向南开。
蒲花生石上,芳节待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