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莎新补蔚宗传,藿燥詹粘疑可憎。
试炷博山元不俗,小奁分供在家僧。
侯莎新补蔚宗传,藿燥詹粘疑可憎。
试炷博山元不俗,小奁分供在家僧。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薖所作的《送香与董彦速二首(其一)》。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赠香的情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禅意。
首句“侯莎新补蔚宗传”,以“侯莎”借指香料,暗示香料的珍贵与新奇,仿佛是为某位尊贵之人补写了一部关于香料的传记。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香料与文化传承相联系,赋予了香料更深层次的意义。
次句“藿燥詹粘疑可憎”,通过描述香料在干燥、粘稠的状态下可能给人带来的不适感,反衬出后文所要表达的香料的美好。这里的“可憎”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厌恶,而是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香料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为下文赞美香料做了铺垫。
接着,“试炷博山元不俗”,“博山”在这里指的是博山炉,古代用来焚香的器具。诗人通过“试炷”这一动作,展现了对香料的珍视和对焚香仪式的尊重。同时,“元不俗”表达了对香料品质的肯定,暗示了香料的独特魅力和高雅气质。
最后,“小奁分供在家僧”,“小奁”指的是小巧的盒子,这里用来装香料。“在家僧”则是指修行在家的僧人,即俗世中的修行者。这句话意味着香料不仅用于宗教仪式,也作为日常修行之物,体现了香料在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香料广泛用途的欣赏。
整首诗通过对赠香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香料的珍贵、独特以及在日常生活和宗教仪式中的多重价值,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之情。
浮萍寄洪波,飘飘东复西。
兔丝附乔柯,袅袅复离披。
兔丝断有日,浮萍合有时。
浮萍语兔丝,离合安可知?
健儿东南征,马上倾城姿。
轻罗作障面,顾盼生光仪。
故夫从旁窥,拭目惊且疑。
长跪问健儿,毋乃贱子妻?
贱子分已断,买妇商山陲。
但愿一相见,永诀从此辞。
相见肝肠绝,健儿心乍悲。
自言亦有妇,商山生别离。
我戍十馀载,不知从阿谁?
尔妇既我乡,便可会路歧。
宁知商山妇,复向健儿啼:本执君箕帚,弃我忽如遗。
黄雀从乌飞,比翼长参差。
雄飞占新巢,雌伏思旧枝。
两雄相顾诧,各自还其雌。
雌雄一时合,双泪沾裳衣。
《浮萍兔丝篇》【明·施闰章】浮萍寄洪波,飘飘东复西。兔丝附乔柯,袅袅复离披。兔丝断有日,浮萍合有时。浮萍语兔丝,离合安可知?健儿东南征,马上倾城姿。轻罗作障面,顾盼生光仪。故夫从旁窥,拭目惊且疑。长跪问健儿,毋乃贱子妻?贱子分已断,买妇商山陲。但愿一相见,永诀从此辞。相见肝肠绝,健儿心乍悲。自言亦有妇,商山生别离。我戍十馀载,不知从阿谁?尔妇既我乡,便可会路歧。宁知商山妇,复向健儿啼:本执君箕帚,弃我忽如遗。黄雀从乌飞,比翼长参差。雄飞占新巢,雌伏思旧枝。两雄相顾诧,各自还其雌。雌雄一时合,双泪沾裳衣。
https://shici.929r.com/shici/7UeHqmy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