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廛谁问野人居,三径重迂长者车。
不讶经年忘造请,应怜畏影正逃虚。
举头凫舄双飞去,送目鹏霄万里初。
青琐黄扉对宫烛,相思肯寄一行书。
一廛谁问野人居,三径重迂长者车。
不讶经年忘造请,应怜畏影正逃虚。
举头凫舄双飞去,送目鹏霄万里初。
青琐黄扉对宫烛,相思肯寄一行书。
这首诗是宋代孙应时的作品,名为《送别常叔度知县(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离别之情和对朋友的深厚思念。
"一廛谁问野人居,三径重迂长者车。"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幽静的田园生活,一廛即一户人家,野人居指的是远离尘世的人,而“三径”则是古代文人隐逸之地,长者车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沉重。
"不讶经年忘造请,应怜畏影正逃虚。"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后,虽然彼此间有过往交情,但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往往会淡忘曾经的邀约和承诺,而“应怜”则是对这种现实的慨然与无奈。
"举头凫舄双飞去,送目鹏霄万里初。"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壮阔的画面,凫舄即是鸿鹄之类的大鸟,它们在远方天际自由翱翔,象征着朋友离别后的遥望和祝愿。
"青琐黄扉对宫烛,相思肯寄一行书。"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深,在清冷的夜晚,对着黄色的门扉和宫灯,他愿意将自己的思念通过书信传达。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离别时的孤独与哀愁,以及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
雁塔题名二十年,青衫手板坐无毡。
时清朝野诸公荐,句好江湖万口传。
杜宇不啼淮树冷,宫莺未老上林烟。
麟台凤阁思灵彻,只在山边与水边。
诸将收功日,山东平定时。
妙须怀素笔,草出少陵诗。
风雨驱驰疾,龙蛇变化宜。
何当崖石上,见写次山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