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别常叔度知县·其一》
《送别常叔度知县·其一》全文
宋 / 孙应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一廛谁问野人居,三径重迂长者车。

不讶经年忘造请,应怜畏影正逃虚。

举头凫舄双飞去,送目鹏霄万里初。

青琐黄扉对宫烛,相思肯寄一行书。

(0)
翻译
谁会关心荒野中的居所,长者的车辆特意绕过狭窄小径。
我不惊讶多年未有人来访,只因我怕光而避开人群。
抬头只见一双野鸭飞过,遥望鹏鸟翱翔在万里天际。
面对宫门的青琐和黄扉,只有宫灯陪伴,思念之情可否寄托于一行书信?
注释
廛:简陋的房屋,这里指隐居之处。
野人:自谦之词,指自己像隐士一样。
径:小路。
长者车:指有身份的人的车辆。
经年:整年,多年。
造请:拜访,邀请。
畏影:害怕自己的影子,形容极度孤独。
逃虚:逃避人群,此处指隐居。
凫舄:野鸭的脚,这里比喻轻盈的飞翔。
鹏霄:大鹏展翅高飞的天空。
青琐黄扉:宫门上的装饰,代指皇宫。
一行书:一封书信,表达思念之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孙应时的作品,名为《送别常叔度知县(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离别之情和对朋友的深厚思念。

"一廛谁问野人居,三径重迂长者车。"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幽静的田园生活,一廛即一户人家,野人居指的是远离尘世的人,而“三径”则是古代文人隐逸之地,长者车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沉重。

"不讶经年忘造请,应怜畏影正逃虚。"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后,虽然彼此间有过往交情,但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往往会淡忘曾经的邀约和承诺,而“应怜”则是对这种现实的慨然与无奈。

"举头凫舄双飞去,送目鹏霄万里初。"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壮阔的画面,凫舄即是鸿鹄之类的大鸟,它们在远方天际自由翱翔,象征着朋友离别后的遥望和祝愿。

"青琐黄扉对宫烛,相思肯寄一行书。"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深,在清冷的夜晚,对着黄色的门扉和宫灯,他愿意将自己的思念通过书信传达。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离别时的孤独与哀愁,以及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

作者介绍

孙应时
朝代:宋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猜你喜欢

客陈园二首·其二

客来日日待花开,待得花开客又回。

未肯尽情皆吐露,似应留客少徘徊。

(0)

送尹教授

雁塔题名二十年,青衫手板坐无毡。

时清朝野诸公荐,句好江湖万口传。

杜宇不啼淮树冷,宫莺未老上林烟。

麟台凤阁思灵彻,只在山边与水边。

(0)

送沅清溪游江西

桐庐山下水,彻底照人清。

流向西江去,吟高旧日声。

洪崖千丈雪,黄鹤一楼晴。

知是何时到,随缘不算程。

(0)

题草书洗兵马

诸将收功日,山东平定时。

妙须怀素笔,草出少陵诗。

风雨驱驰疾,龙蛇变化宜。

何当崖石上,见写次山碑。

(0)

青青得意春三月,撩弄东风舞腰活。

莫道长条舞得多,长条先被行人折。

(0)

寄题东津

东津占得江山胜,安顿亭台到处宜。

夜夜中秋明月影,朝朝寒食好花枝。

长笺短轴真行字,旧轴新编倡和诗。

只隔一潮飞不去,怅怀惟有白鸥知。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崔子向 封彦卿 乐昌公主 孙偓 刘羲叟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郭茂倩 李宗勉 毕世长 傅光宅 李阳冰 祝钦明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