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观妙妓,长夜正留宾。
烛吐莲花艳,妆成桃李春。
髻鬟低舞席,衫袖掩歌唇。
汗湿偏宜粉,罗轻讵著身。
调移筝柱促,欢会酒杯频。
倘使曹王见,应嫌洛浦神。
画堂观妙妓,长夜正留宾。
烛吐莲花艳,妆成桃李春。
髻鬟低舞席,衫袖掩歌唇。
汗湿偏宜粉,罗轻讵著身。
调移筝柱促,欢会酒杯频。
倘使曹王见,应嫌洛浦神。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画堂中举行的宴会,宴会上观赏妙曼的妓女,她们的风采如同春天里的桃李。烛光下的她们更加艳丽,仿佛莲花开放一般。舞动间,髻鬟低垂,与舞席相呼应;歌声中,衫袖轻拂过唇边,显得格外婉约。
诗人细致地描摹了妓女们的打扮和举止:汗水渗透粉黛,罗衣轻薄贴身。音乐节奏的变化引导着宴会气氛,筝柱之声催促着欢乐时光,酒杯频递,宴会愈发热闹。
最后一句“倘使曹王见,应嫌洛浦神”则是诗人以曹操、王羲之为例,表达即便是古代的风流人物见到这样的场景,也会觉得洛阳的神仙不如眼前之景。这里不仅展示了宴会的奢华与美好,更透露出诗人对当下繁华生活的一种赞叹和陶醉。
诘旦行春上苑中,凭高却下大明宫。
千年执象寰瀛泰,七日为人庆赏隆。
铁凤曾鶱摇瑞雪,铜乌细转入祥风。
此时朝野欢无算,此岁云天乐未穷。
汤沐三千赋,楼台十二重。
银炉称贵幸,玉辇盛过逢。
嫔则留中馈,娥辉没下舂。
平阳百岁后,歌舞为谁容。
宾卫俨相依,横门启曙扉。
灵阴蟾兔缺,仙影凤凰飞。
一水秋难渡,三泉夜不归。
况临青女节,瑶草更前哀。
家住千门侧,亭临二水傍。
贵游开北地,宸眷幸西乡。
曳履迎中谷,鸣丝出后堂。
浦疑观万象,峰似驻三光。
草向琼筵乐,花承绣扆香。
圣情思旧重,留饮赋雕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