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茫无际,春禽若有情。
披荆问往迹,知是古台城。
野花惨不发,愁云四际平。
鸨鸭唼废沼,老桧作鬼声。
离宫三十六,一一巢鼯鼪。
台前古寺暮,施食坐老僧。
吴翁死不饿,受粒先众生。
兴亡古所有,有泪莫同倾。
春草茫无际,春禽若有情。
披荆问往迹,知是古台城。
野花惨不发,愁云四际平。
鸨鸭唼废沼,老桧作鬼声。
离宫三十六,一一巢鼯鼪。
台前古寺暮,施食坐老僧。
吴翁死不饿,受粒先众生。
兴亡古所有,有泪莫同倾。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台城的探访与感慨。首句“春草茫无际”,以广阔的春草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寂寥的氛围。接着,“春禽若有情”一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天的鸟儿以情感,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情感的丰富性。
“披荆问往迹,知是古台城。”诗人亲自穿越杂草丛生之地,探寻古迹,表现了他对历史的追寻和对过往的怀念。接下来的“野花惨不发,愁云四际平”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沉重、哀愁的气氛,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鸨鸭唼废沼,老桧作鬼声”描绘了荒废的沼泽中鸨鸭觅食的情景以及老桧树发出的凄厉声响,进一步强化了荒凉、衰败的意境。这些细节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变迁,也隐喻了社会的沧桑变化。
“离宫三十六,一一巢鼯鼪”一句,通过列举数字“三十六”,强调了台城曾经的繁华与辉煌,而如今却只剩下鼯鼠、蝙蝠等动物栖息其中,对比强烈,令人感慨万千。
“台前古寺暮,施食坐老僧”描绘了夕阳下的古寺,老僧静坐施食的场景,既有宁静祥和之感,又蕴含着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思考。
最后,“吴翁死不饿,受粒先众生”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者的敬仰之情,吴翁在生死存亡之际,优先考虑众生的福祉,这种高尚的品德令人钦佩。
“兴亡古所有,有泪莫同倾”则是对历史兴衰的深刻反思,提醒人们不应为一时的得失而过分悲伤或欣喜,应以更广阔的历史视野看待事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台城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辉煌与现今衰败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思考。
月属重三,蓂开二六,于门车马骈阗。
彩麟高设,金鸭喷祥烟。
试问谁来瑞世,人都道、蓬岛神仙。
非凡子,年才志学,勋业已精专。
坐联。
汤饼客,倾银注玉,盛展华筵。
羡巍冠初冠,气宇飘然。
底用遐龄频祝,但愿双亲未老,富贵双全。
功名事,吾家旧物,早共复青毡。
金贴鼓腰,绣妆檐额,吾宗自昔豪奢。
椒馨兰馥,烟雾霭横斜。
吹管聒天今夜,香风度、罗绮光华。
看双美,郎君俊秀,玉女更宜家。
繁华。
歌宴处,金盘撒果,银烛烧花。
任芙蓉帐掩,翡翠屏遮。
更看名传桂籍,蓬瀛近、隐泛仙槎。
归来去,双亲绿鬓,相对饮流霞。
仙吕已生,真才方产,较迟五日差强。
谁知天意,孕秀待储祥。
秋水精神玉骨,向妙龄、富妙文章。
高轩过,儒林独步,腾踏趁飞黄。
玉堂。
金马客,蓬莱事业,花掖圭璋。
更词科卓冠,时号无双。
大展经纶有日,须恬退、待趣曹装。
称觞处,西山风月,南极老人昌。
律转蕤宾,星流大火,尧阶蓂荚初开。
当年此日,降下谪仙才。
见说鸾池荐瑞,蚌珠又、复产渊崖。
真堪羡,龙生龙子,双庆甚奇哉。
寄言,汤饼客,好称觞索,玉果倾杯。
无新亦无旧,事事俱谐。
他日同筵为寿,彩戏处、酬酢樽罍。
瞻南极,灵椿丹桂,相继践公台。
喜镇龙藩,厌调金鼎,薄言衣锦为荣。
天生申甫,欣对此良辰。
自是神清气爽,风姿潇洒却炎蒸。
称觞日,双叶翠蓂,犹未展尧庭。
帲幪知有赖,国家柱石,须待扶倾。
暂留公燕逸,抚及瓯闽。
君念旧人共政,即环召、再秉钧衡。
平章了,佑王万岁,齐寿永康宁。
昴宿储祥,奎星荐瑞,元来天产英姿。
都缘鼻祖,织女与支机。
自是流芳垂庆,仙风道骨果清奇。
称觞旦,任从伏暑,三荚看蓂飞。
文章,谁与敌,欲成大器,殊未为迟。
况年方强仕,政入官时。
暂领广文庠序,即超身入凤凰池。
同经济,云龙风虎,千载庆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