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西歌吹地,樊川客、杜牧擅风流。
问坛坫主盟,谁操牛耳?孝标苗裔,豪迈无俦。
身将隐、簪裾如敝屣,丘壑信优游。
二八莺喉,娇歌子夜,十三雁柱,低按凉州。
兰亭高会罢,纱窗频剪烛,历乱觥筹。
为道须眉如此,笑拂吴钩。
叹锦瑟华年,是乡堪老,青州从事,此外都休。
更喜火攻阿弟,五凤能修。
竹西歌吹地,樊川客、杜牧擅风流。
问坛坫主盟,谁操牛耳?孝标苗裔,豪迈无俦。
身将隐、簪裾如敝屣,丘壑信优游。
二八莺喉,娇歌子夜,十三雁柱,低按凉州。
兰亭高会罢,纱窗频剪烛,历乱觥筹。
为道须眉如此,笑拂吴钩。
叹锦瑟华年,是乡堪老,青州从事,此外都休。
更喜火攻阿弟,五凤能修。
此诗《风流子》由清代诗人宋琬所作,描绘了一幅文人雅集、风流倜傥的场景。诗中以“竹西歌吹地”开篇,点明了聚会之地的繁华与热闹,随后提到杜牧的风流才情,引出对聚会中人物的赞美。
“问坛坫主盟,谁操牛耳?”一句,借古代祭祀仪式中的“牛耳”比喻文坛领袖,提出对聚会中谁能成为文坛领袖的疑问。接着,“孝标苗裔,豪迈无俦”,赞扬聚会中的人物继承了前人的豪迈气概,无人能及。
“身将隐、簪裾如敝屣,丘壑信优游。”描述了这些文人虽身在官场,却心系自然,将官场视为过眼云烟,乐于在山水间自由游走。“二八莺喉,娇歌子夜,十三雁柱,低按凉州。”则描绘了聚会中女子的歌声优美动听,男子弹奏乐器的技艺高超。
“兰亭高会罢,纱窗频剪烛,历乱觥筹。”通过对比历史上的兰亭雅集,表达了聚会的盛况和文人们尽情畅饮的情景。“为道须眉如此,笑拂吴钩。”是对聚会中人物风度的赞赏,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内心的豪情与坚韧。
最后,“叹锦瑟华年,是乡堪老,青州从事,此外都休。”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文人生活的向往。“更喜火攻阿弟,五凤能修。”则是对聚会中某些特别事件或人物的幽默调侃,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文人聚会的风雅与豪情,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苍杉三十里,不复逢川原。
忽然在林杪,万峰延目观。
长崖有积雪,松声杂风泉。
是时春正深,风威犹折绵。
君堇金闺彦,而有清净缘。
和云扫车辙,引手酌灵源。
山空破岑寂,笑语答云烟。
鲁僧作鹰顾,惊此佳少年。
何以比人品,白鸥春水前。
既非山泽儒,亦非地行仙。
谐峰□□□,千叶开青莲。
景净若有得,兹游良偶然。
部曲亦欣□,諠哗下层颠。
归来念清境,依约闻啼猿。
钝拙无人著眼看,一庵睡快如梁端。
那知高轩肯过我,终日笑语成盘桓。
畏公笔力不可敌,坐令三峡回奔湍。
威棱王节照湘楚,誇声众口锋刃攒。
此篇意气更倾写,句法超绝风格完。
许令赓酬亦不免,但恨语带儒生酸。
苦嫌丝竹围醉枕,卧看烟缕凝雕盘。
双泉云树时到梦,神武门前思挂冠。
朝来清事亦稠叠,野饭蓬窗分小团。
人间曲屈多败意,莫辞时此同幽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