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恩晓出九重天,王事驱驰念独贤。
奉诏尉佗烦陆贾,寻源西域得张骞。
车书自昔通南纪,声教于今遍八埏。
圣主绥怀恩似海,殷勤德意在敷宣。
承恩晓出九重天,王事驱驰念独贤。
奉诏尉佗烦陆贾,寻源西域得张骞。
车书自昔通南纪,声教于今遍八埏。
圣主绥怀恩似海,殷勤德意在敷宣。
此诗《赠王行人使安南》由明代诗人金幼孜所作,通过描绘君主对臣子的恩宠与期望,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国家的宏图大志。
首句“承恩晓出九重天”,以“九重天”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清晨接受恩典的王行人,形象地展示了君臣之间的紧密联系与尊崇之情。次句“王事驱驰念独贤”,点明王行人肩负着国家重任,不辞辛劳,体现了其忠诚与担当。
接着,“奉诏尉佗烦陆贾,寻源西域得张骞”,借历史典故,赞美王行人如同古代使者陆贾和张骞,为国家的外交事业不懈努力,开拓疆域,传播文明。这两句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感,也寓意着王行人将承担起连接内外、促进交流的重要使命。
“车书自昔通南纪,声教于今遍八埏”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国家的开放与包容,强调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以及国家疆域的广阔与统一。通过“车书”与“声教”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国家的繁荣与文明的辐射。
最后,“圣主绥怀恩似海,殷勤德意在敷宣”表达了对君主深沉的感激之情,以及君主对臣民的关怀如同大海般宽广,其德政与善意广泛传播,深入人心。这不仅是对王行人的勉励,也是对君主治国理念的高度赞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明代社会的盛世气象,以及君主与臣民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强盛、文化繁荣的美好愿景。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