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阁文书静,相过眼倍明。
澹交还有□,远别若为情。
行色随秋薄,扁舟载月轻。
书邮如可寄,休付石头城。
台阁文书静,相过眼倍明。
澹交还有□,远别若为情。
行色随秋薄,扁舟载月轻。
书邮如可寄,休付石头城。
这首元代诗人张伯淳的《送张永锡》诗,以细腻的情感和清雅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场景。
首句“台阁文书静”,描绘了送别前的宁静氛围,暗示了友人即将离开的沉寂与肃穆。接着,“相过眼倍明”一句,通过视觉的对比,表达了对友人离去后内心世界的明亮与清晰,仿佛在告别之际,心灵得到了净化。
“澹交还有□”中的“□”可能是个错字或留白,此处应表达的是淡泊名利、真挚朴素的友情。诗人通过这一句,强调了与友人之间超越物质的深厚情感。
“远别若为情”则直接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将离别的痛苦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行色随秋薄”描绘了友人离去时的景象,秋意渐浓,行色匆匆,渲染了一种淡淡的哀愁与离别的凄美。
“扁舟载月轻”则以轻盈的扁舟和皎洁的月光,象征着友人虽远离,但心中仍存有美好与希望,如同月光般温柔而持久。
最后,“书邮如可寄,休付石头城”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能收到自己的书信,但又担心信件被遗忘在遥远的地方,流露出对友人深切的关怀与牵挂。
整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友情、离别、思念等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儒道无盛衰,立教尚中正。
旁流及先释,往往出幻境。
岧岧长泰山,古寺历梯磴。
高阁何崔巍,留笠志名胜。
复有罗汉迹,凿空作佐证。
飞仙及化人,我亦疑未定。
或者解天巧,游戏偶乘兴。
不妨作狡狯,醒世使生敬。
老僧谈往事,附会惑观听。
怪事何所无,不语宪诸圣。
长廊古碑昏,苍然四山暝。
传闻任悠悠,栖迟爱玄静。